這三十余艘木制特大發已經在江面行駛而且還是順流而下。
木制特大發的最高時速有十節,再加上水流時速就有十幾節了。
雖說這相比戰機的速度算不了什么,但難就難在目標會做“s”形機動躲避,而且34噸的滿載排水量也意味著它體積小。
這么小的目標又在機動躲避,想用火箭彈擊中它就十分困難,尤其鬼子還一聲令下彼此拉開了距離分散開。
因此冷華才用“追擊”這個詞,意思就是用機炮打。
機炮用的是“殲2”同款的hc-23k機炮。
此時八路軍有很多這款機炮閑置著,原因是王學新從毛熊那進口了幾百門而“殲2”的產量卻跟不上,于是航炮就堆在倉庫里。
射程達一千多米的機炮冷華當然不舍得讓它在倉庫里發霉,尤其在知道這次任務是打鬼子木制特大發之后,就果斷的將機槍換成了機炮。
這還有賴于“拉5”戰斗機原本的配制就是兩翼兩門機炮,后來是因為飛行員認為空戰不適合用機炮把它換成機槍,現在要改為機炮就不存在內部空間不足的問題。
此時這23口徑的機炮打起鬼子運輸船的木制機身就有如切豆腐般容易了,隨著“砰砰”一陣轟響,水面上出現兩道水柱往逃跑的運輸船延伸,接著只聽“啪啪”亂響,運輸船被打得碎屑亂飛。
因為運輸船里擠滿了人,因此另一頭炮彈穿出的江面瞬間就變成一片鮮紅全是鬼子的血肉。
這還不是更糟的。
由于戰機是俯沖呈角度朝運輸船掃射,因此炮彈往往會透過甲板將底部水線下方的船底船舷擊穿,江水瞬間就從洞口涌了進來,不一會兒運輸船就因為進水而失去了平衡。
冷華駕駛著戰機在空中冷冷的看著戰場,他直到現在還沒有出手。
身為前線指揮官的他更應該掌控全局而不是去追殺某個目標。
當然,如果有值得他出手的目標例外。
不久冷華還真發現了這樣一個目標。
這艘運輸船與其它運輸船沒什么區別,不同的是它速度比較慢且船上還冒起一縷黑煙。
如果不認真看,還以為這是一艘被擊傷的運輸船。
八路軍飛行員果然被它騙了沒有把它當作目標。
但冷華卻看出了端倪:黑煙是從船中間段冒出來的,而木制特大發的發動機卻是在船身后端。
對于運人的木制大發,受什么樣的傷才會從中間段冒出黑煙?
除非是鬼子為了掩人耳目自己放的火……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