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新一聽李云龍這話,就知道這貨又要賣裝備了。
火箭炮當然能賣,而且必須得賣!
其核心技術固體火藥柱的生產掌握在八路軍手里,可以放心大膽的賣。
楚云飛那的確能生產固體火藥柱,但只能少量生產,而且極其危險。
這種舊法生產方式用于制作火箭筒或許還湊和,畢竟火箭筒體積小裝藥量少,楚云飛增加點人手再多花點時間,勉強可以滿足358團的反坦克需求。
但是火箭炮……
這玩意卻是107毫米口徑的,一枚炮用火箭彈的固體火藥裝藥都頂得上十枚筒用火箭彈,以楚云飛那一個月一百枚筒用火箭彈的產量,一個月只能生產十枚炮用火箭彈。
十枚炮用火箭彈……還不到八路軍一天的產量,裝不滿一具火箭炮。
那時,楚云飛就會發現晉軍被“卡脖子”的事實,只能求助于八路軍,對八路軍而言長久生意才算真的來了。
這過程有點像晉造湯姆森。
晉造湯姆森在太原兵工廠時產量很大,曾經達到月產900支,年產量上萬。
當時的閻老西沒有把這種造價偏高的槍當作寶貝,而是這里送2000支,那里送500支,連八路軍也得到500支的贈送。
當各路軍裝備這槍并打順手時,問題馬上就來了……晉造沖鋒槍用的是11.43毫米手槍彈,華夏只有太原兵工廠能生產,打完了就只能向閻老西高價買子彈,要是惹閻老西不高興了就給你來個斷供。
于是這槍不僅能賺錢還變成了一種外交籌碼和戰略武器。
(注:晉造沖鋒槍對外宣稱子彈是11.23毫米,實際上是與鷹醬通用的11.47毫米)
只不過,在太原兵工廠被鬼子占領后,閻老西搶出的幾條生產線所生產的子彈只能勉強供給晉軍使用,對外只能斷供,于是就失去了這影響力。
此時風水輪流轉,輪到八路軍用火箭炮技術來卡閻老西脖子了。
王學新沒想到的是,李云龍要比閻老西精多了……他之前比不過閻老西那是因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現在有米下鍋,那還能不借此機會狠狠宰他一刀?
李云龍看著面前幾個用三角支架撐起來單管火箭炮,心下有些犯難。
有點不對,這一個個的也太簡單了吧?
把它稱作炮賣個高價似乎有些不合適。
更重要的還是……這么簡單的玩意,人家很容易就想到把它們拼到一起整成多管的。
要是他們自個知道整多管的,那往后是不是就少賺一把了?
想著,李云龍就朝王學新招了招手,沖單管火箭炮揚了揚頭,說:“小東北,你看看有沒辦法把這玩意給整得有點炮的樣子!”
王學新馬上就明白李云龍的意思,回答:“必須能啊!把支架整短些,焊上一個車軸,裝倆輪就差不多了!”
“對對對,就是這個意思!”李云龍大點其頭:“要是……再弄個鐵皮當炮盾就更像樣啦,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嘛!”
王學新在心里罵了聲“我去”,你他娘的居然管“鐵皮”叫“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