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王學新也想自己研發這個項目。
但一來沒有很大的必要這是由戰場決定的,鬼子的坦克絕大多數都是薄裝甲,一式坦克的正面裝甲有50很難擊穿,但這坦克并未大批生產少得可憐,上一場戰斗中甚至還發現鬼子的一式坦克存在故障多機動差的問題。
這其實很正常,鬼子剛研發出來的坦克,再加上鬼子在坦克發動機的技術上比歐美工業強國要落后一代到兩代,勉強用馬力不足的發動機拖厚重裝甲的坦克,肯定容易出這樣那樣的問題。
因此,王學新認為“一式”坦克不會是八路軍的主要對手。
如果主要對手不是“一式”,那么火箭筒60的穿深就已經足夠了。
后來王學新才知道他這個判斷是錯的,鬼子在坦克方面的發展已經因為他用t34消滅了幾個戰車聯隊而發生了改變。
另一個原因,就是八路軍技術水平的限制,想要自己研發壓電引信十分困難。
這東西又不能向鷹醬買。
一旦向鷹醬買或者讓鷹醬研發這種壓電引信就連傻子也知道它是用在火箭彈上了,于是也就沒有保密的必要。
王學新問斯金奈“那么,這個項目需要你回國測試嗎”
“不不,當然不需要”斯金奈回答“我們可以讓人把這種壓力引信送來”
斯金奈這么說,一個歸心似箭的部下就不樂意了。
“可是我們也沒有必要在這里實驗”部下說“這個項目聽起來不難,我們完全可以在國內解決”
斯金奈似乎認同這個觀點,他把目光轉向王學新,說“王,一旦我們研發成功,會馬上告訴你并把這種引信優先給你們”
王學新只好點了點頭“也好,我尊重你們的選擇”
王學新也沒有抱太大的希望能將他們留住,因為這種壓電引信對鷹醬而言的確沒難度,畢竟是個工業強國。
所以,斯金奈要的只是他這個思路。
斯金奈擁抱了王學新一下,然后握著王學新的手說“很高興與你合作,王我們得到的遠超想像謝謝”
說著斯金奈等人就在警衛員的陪同下去休息,他們將在明天與飛行員一起前往西安,在那里搭乘飛機從三哥那中轉回國。
王學新有些沮喪。
王學新的問題,是他滿腦子都是思路,而且還是對的思路,也就是說一擊即中。
但受限于八路軍的工業水平八路軍幾乎沒有工業。
同時也受限于八路軍的知識水平這不是說八路軍里沒人才,比如趙剛就是大學生,還有參謀長是毛熊那留學回來的,再有蘇欣還是機械方面的人才。
問題是此時華夏還處在農業國的時代,他們從小學習的東西都與高科技不是沾邊。
蘇欣學的機械可以算是沾邊了,但是高科技方面卻還是受限于國內的知識層次,尤其蘇欣學的還是工業機械而不是軍事科技。
因此,王學新需要像斯金奈這樣的人才,他是與世界接軌的專家,有超強的執行能力、運作能力或者也可以說是人脈。
比如,王學新如果對蘇欣說這什么什么壓電引信,蘇欣也能聽得懂,但要辦到卻十分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