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新也是知道這隊飛行員回不去,所以才敢開門見山的把底牌亮出來給武國智知道。
因為王學新覺得,既然要想策反武國智,那么從一開始就不應該對他有所隱瞞,否則別人愿意投誠才是怪事了。
換個角度說,這飛行員跟其它兵種也不一樣,尤其是八路軍剛剛組建航空兵沒經驗。
如果武國智等一干飛行員不是誠心投誠,現在策反了又能如何有一天他們開著飛機執行任務時,冷不防把飛機開回晉綏軍或者直接去投奔頑軍,那都是大功一件,八路軍攔也攔不住。
因此,王學新認為這事更重要的是“人心”。
王學新說“武兄知道楚團長的為人吧”
武國智面色一寒,冷聲回答“我不認為楚團長有什么問題”
“武兄誤會了”王學新解釋道“我說的不是楚團長的為人有問題,而是敬佩楚團長的為人,他一向秉承著不參與黨派之爭的理念,只想著驅逐外敵。”
武國智聽了這話面色稍緩,回道“你是想說,我們也應該像楚團長那樣,不參與內部黨派和軍隊之爭,為驅逐外敵考慮是嗎”
跟聰明人說話就是這樣,你說了前半句他就能猜出了后半句。
但這也不是什么好事,因為像武國智這樣有文化、受過教育而且還是在戰場上打磨過來的聰明人,他往往有自己的主見,別人極難改變他的想法。
不過王學新還是點了點頭,說“這難道不也是武兄希望的嗎此時的晉綏軍已經沒有飛機可用,你們在晉綏軍能發揮的作用十分有限,對驅逐外敵能有什么幫助呢但如果你們能加入八路軍那就是駕駛霍克81與鬼子一爭長短,武兄一身所學也不至于白費了啊”
王學新這是拋出戰機誘惑武國智。
因為王學新很清楚一架先進的戰機對一名飛行員來說意味著什么,尤其是這些沒有戰機駕駛而需要拿著步槍在地面作戰的飛行員。
果然,武國智聽了王學新的話臉上就忍不住流露出一些傷感和無奈。
傷感是為他們這些飛行員感到不值飛行員要是在地面當步兵作戰,就連一名普通的步兵都比不上,完全體現不出他們的價值。
無奈則是因為王學新說的是晉綏軍的現實,他無法否認。
而且可預期的,這個現實在將來無法改變,甚至還可能會更糟。
其中一個可選項,就是投靠頑軍。
這一點,武國智和他的部下不是沒有討論過此時的晉綏軍早就人心惶惶,都在為自己的將來作打算,飛行員也無法避免。
但武國智卻認為投靠頑軍并不是一個好選擇。
武國智是這么對部下說的“頑軍并不缺飛行員,他們多年來培養的飛行員不在少數,他們缺的是飛機。因此,我們投靠頑軍,我認為情況不會比我們現在好多少,只怕依舊會淪為步兵”
部下雖是不愿意承認,但思考了一會兒后,搖頭的搖頭,嘆氣的嘆氣,默認了武國智的說法。
武國智的分析是對的,尤其是在華夏對外公路被封鎖后,頑軍航空隊的飛機就處于“奇缺”狀態確切的說,是能與鬼子在空中一爭高下的飛機奇缺,就連霍克81都是以高價購進。
戰爭的確不能唯武器論,任何裝備都需要人的意志和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