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員們再次沉默了。
他們知道武國智說的對,這也是他們的心聲。
就在所有人都不知如何做決定時,王學新走了進來,他遞給武國智一封電報,說“武國智同志,這封電報是來自你父親武啟越老先生的口述,他們此時正在我情報人員的幫助下離開重慶趕往我根據地”
武國智不由震驚的抬起頭望向王學新。
王學新補充道“這次行動,是經過武啟越老先生本人同意的我們還了解到,武啟越先生早在幾年前就在支持我軍了這一點,你可以等到與武啟越老先生見面時求證”
原來,王學新勸不動武國智后就去找李云龍了。
他向李云龍的報告是“策反武國智比較困難,但我們可以盡可能多的策反這批飛行員,畢竟我們要的是人數而不是某個人”
王學新的想法是,不管是武國智還是其它飛行員,其實對八路軍而言都沒啥區別,全都是不會飛霍克81的飛行員,都需要學習,到時還指不定誰更優秀呢
所以八路軍要的是數量,而不是武國智這個排長。
在這情況下,費太大的勁比如還要動用重慶的情報人員把其家人救出,這是不是有些不劃算
但李云龍卻回道“小東北,這就是你的不對了你以為我想要的只是這批飛行員”
王學新一愣“難道還有另一批”
李云龍一揚腦袋“楚云飛那邊,讓武國智這個排長每天都必須用電話向其匯報情況。要是不策反這個武國智,下一批肯定就沒了”
這時王學新才明白李云龍這家伙的胃口有多大,他這是妥妥的“占便宜沒夠”,騙了一批還指望著下一批
不過這似乎也沒什么錯,反正都是騙,騙一次騙兩次對楚云飛沒啥區別,可是對八路軍而言區別可就大了,要是再能騙來一批,這一百名飛行員的數可就夠了
現代的騙子可不就是這么干的嗎
只要有可能,就一直往下騙,騙到被識破為止,反正對他也沒啥損失。
李云龍這可是深諳此道啊
于是這武國智就成了關鍵。
但武國智的問題又不在他本人上,而是在他的家人。
就在這時,重慶方面就傳來了好消息“我部已與武啟越取得接觸,他支持我們的行動。另外,我們意外得知,武啟越先生在7年前幫助過我軍”
那時還是在紅軍時代,上千名戰士正被頑軍圍剿,在關鍵時刻一名鹽商帶著他們從一條無人知曉的小路逃出了包圍圈,而這名鹽商正是武啟越。
從那時起,武啟越其實就是支持八路軍的,因為他發現八路軍作風正派軍紀嚴明,餓得皮包骨卻因為從百姓手里拿點吃的就受處分。
這與當時各路軍閥的表現都不一樣,這也是武啟越冒著生命危險伸出援手的原因。
王學新聽到這里就放心了,有了這段淵源,武國智的問題也就解決了。
因此,這最終其實不是靠王學新的勸說,也不是靠李云龍的手段,靠的其實是八路軍在百姓中樹起的口碑和形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