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個時代,每個品德高尚,道德學識都不錯的鄰居,最起碼都得是小地主,搬三次家,每次最起碼都得和小地主做鄰居。”
“這就有點東西吧。”
“她都能來回挑選鄰居了,這種家庭能是窮鬼。”
“別逗我了孩子。”
孔夫子的解釋推理讓人三觀破碎。
破碎之后,大家重組了一下,覺得有道理。
似乎能做到那些的,真不是一般家庭能做到的。
霍去病想了一下自己家,沒被舅舅姨母接過來之前,他家似乎沒多少錢,好像做不到搬三次家,更做不到每次都和地主家庭做鄰居。
尤其是在那種動亂年代。
…………
單手開戰車—
“這樣說吧,春秋戰國時代,那就是貴族橫行的時代。”
“每一次智慧的碰撞,其中有一方肯定是貴族出身,然后剩下的那一半,你在干掉四分之三,剩下的四分之一,可能是底層國人出身。”
“很現實的東西。”
“春秋戰國,可是很講究血脈的。”
孔夫子說出了一個殘酷的話題和現實。
………
霍去病想到了一段野史。
有人說始皇是呂不韋的孩子,但是呂不韋、趙姬、始皇三家都否認。
除此之外,秦國宗室也否認,堅定的站在一起。
假如始皇真是呂不韋的孩子,那么秦國還會要他嗎?
答案是不會。
這恐怕就是血脈的重要性了。
不管真假,只要有人拿這點說事,他們幾方勢力就得一起否認。
造謠張張嘴,辟謠跑斷腿,這是很現實的情況。
霍去病想作死問問始皇,可是想想還是算了,活著挺好。
他真怕自己一句話把始皇惹怒了。
………
單手開戰車—
“其實春秋戰國是貴族爭霸也就算了,更加殘酷的是,世卿世祿制下,百姓還做不到完全的跨級別進行提升。”
“而比這更加殘酷的是,一群貴族,竟然做著制度跨越和人性的討論。”
“而再比這殘酷的就是這群貴族中不停涌現的人才,放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足以鎮壓一方的大佬。”
孔夫子感慨著人生。
諸子百家的大佬,四分之三都是貴族出身,剩下的四分之一也和貴族有關系。
但就是后世人人厭惡的貴族,這群人把各種政治和思想都開發了一遍。
不得不說,他們真是吃飽了撐的。
………
蘇曦打個哈欠,聽孔夫子講殘酷的現實,還是挺有意思的。
“可能和環境有關系。”
“春秋戰國,諸國爭霸,戰亂不停,滄海橫流,不進則退。”
“這種環境下,只要有能力的,都在努力提升自己。”
“那些游歷諸國的士子,基本都能做到單人殺穿攔路的劫匪,這就很恐怖了。”
“那個時代的士子,不就是真正的武能定天下,文能懟圣人嗎?”
蘇曦覺得,在春秋戰國時代,要想前進,只能不停的變強,慢慢就形成了良性循環。
孔夫子想想蘇曦說的,也對,一群攔路的劫匪,如果不能打贏,怎么游歷六國。
而且一個國家變強,其他國家要是不想死,肯定也要變強。
良性循環,和出身關系不大。
沒有天生圣人,更多的是后天的努力。
對,就是這樣,他圣人的地位都是自己打出來的。
更何況其他了,不變強都死了。
……。
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