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也喜歡李靖的戰法。
不過無論上層人再怎么喜歡,打仗的終究是將軍們。
對于將軍們來說,有一句話叫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只要我為國家獻上勝利,那么至于我是怎么打贏的,又有什么關系。
……
平行時空,大明王朝,太皇太后張氏時期。
張氏接見了三楊和張輔。
“四位,于謙的事情,你們想必也清楚了吧。”
“說說自己的想法。”
張輔底下頭顱,深深的底下,完犢子,他和他帶領的武將們丟人現眼了。
于謙一個文臣表現的那么能打,帶領一堆后勤部隊一戰平了中亞,打退了歐洲聯軍,他們之前可是一直沒整平中亞。
而且要不是他們的戰略失誤了,于謙也沒機會親自上戰場。
綜合來說,于謙就是給他們彌補了一個失誤。
“老臣有罪。”
張輔底下頭,小聲的道。
張氏狠狠的瞪了他一眼。
“你當然有罪,我之前就讓你努力提高那群勛貴的水平,你為什么視而不見?”
“還有之前海邊走私的事件。”
“這些哪個沒有你們軍方插手?”
“你忘記你爹是怎么戰死的了嗎?”
“你忘記你們家的爵位是怎么來的了嗎?”
“當初大家一起打下的這個江山,這才兩代人,你們就墮落了嗎?”
“張輔,來,給我句準話?”
“是不是墮落了?”
張氏惡狠狠的瞪著張輔,一聲聲的質問。
張輔渾身顫栗,不敢說話。
旁邊的楊士奇看不下去,起身。
“太皇太后,這事也不怪英國公,勛貴子弟不好教導,一個個祖上都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戰斗在最前線,實在難以教育。”
楊士奇無奈的道。
大明最難搞的一群人就是勛貴子弟。
當年朱元璋對自己的兄弟們都手下留情了一次,很多人都沒有下殺手。
再加上大明爵位不掉級,永流傳的破事,這些勛貴子弟根本不用擔心自己的出身。
他們唯一需要謀劃的就是領兵打仗的位子而已。
爵位給了他們最低保障,以至于他們完全不用擔心出身問題和生活問題,故而非常不好教育。
張氏也知道這些,但是沒有辦法。
張輔嘆口氣,這也是他為難的地方。
張氏面無表情的坐回去。
根本問題不好解決啊。
“推恩令,用這招吧。”
“直接告訴那些勛貴子弟,取消爵位永傳,告訴他們,一代削一級,上一代不好好干活,下一代別想接受國家給勛貴后人的官位。”
張氏惡狠狠的道。
張輔想要反對,結果被一眼瞪了回去。
楊士奇三人對視一眼,都看到對方眼中的喜悅。
這事他們早就想做了。
“還有,建立軍校,允許勛貴子弟優先進學。”
“張輔,這已經是我能做到的極限了。”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個道理想必你也明白。”
張輔嘆口氣,無奈應下。
他已經盡力了,張氏這是再給他們機會。
楊士奇三人并沒有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