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你能滅亡黨派里的某一個人,但是你滅亡不了某一個黨派。”
“這惡心死人了。”
蘇曦覺得這才是最惡心人的情況。
無論你再怎么想要辯解,都無法否認這種事實。
…。
真-白手起家—
“我算是唯一一個直接正面和黨派對杠過的皇帝了吧。”
朱元璋突然開口。
其他人一愣,隨后點頭,確實如此。
朱元璋是遇見黨派,然后正面杠了的人物。
胡惟庸和李善長,兩人當時就是黨派。
牽連案用的也是黨派的名義。
“雖然杠了一波,做了兩個驚天大案,黨派依然沒有辦法消除,真是可怕。”
“我那真是一下殺數百上千的官員,零零散散的我都記不清,上書到我這里的名額就幾百人,一些地方小官都沒有資格把名字寫到我這里。”
“殺了這么多,還牽連了數萬人。”
“這還是兩次,在同一朝,比黨錮都不差了吧。”
“可惜,依然沒有破除兩人的黨派。”
“太難太難太難。”
朱元璋嘆氣。
一個黨派代表的是鄉黨和巨大政治勢力資源。
胡惟庸和李善長死了,但是政治資源還在,總會有人冒出來繼承下去。
如此黨派就會存在。
就像東林黨一樣,后世的東林黨對付的人不計其數,可又如何呢?
東林黨內部的人員替換都很快,可整個東林黨依然存在,就是因為政治資源擺在那里,總有人會去繼承。
………
太皇太后張氏—
“太祖,成祖,仁宗和宣宗這幾個朝代還好,黨派競爭還沒有達到真正的巔峰,大家還都克制。”
“再加上這個時間段發展迅速,一些城池的建設,零零散散多出了很多的官位,足夠大家瓜分。”
張氏這個時期人口已經開始了爆發增長。
再加上三楊等人確實是厲害,他們對土地的開發和應用都足夠高。
一些城鎮建設也突現出來。
而只要城鎮建設就會有官位出現,就可以進行官員安置。
每一個官員的位置都可以解放一部分政治壓力。
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注意力都在新出現的官位身上,很少進行固有的政治資源搶奪戰。
世家廝殺和黨派之爭的根本就是政治資源不夠了,一個蘿卜一個坑,你占領了我就沒有。
而發展期間,城鎮化出現之后,就會有大量的官位產生,足以吸引注意力,大家更多的是研究如何產生。
只有達到飽和之后,才會進行固有政治資源的爭奪。
同理,這也是為什么大人物喜歡分封的一個原因。
把一些人扔到外面去開擴,他們每開墾出來一個地盤,就需要進行教育,進行人員的安頓,更好的是可以進行官員的安頓。
多安排一個官員,就少一份爭搶,官員就可以把精力放在治理國家上。
一般處于上升期的朝代,都是政治資源夠分配的時代。
同理,衰退期的朝代肯定是政治資源飽和,上升之路遙遙無期。
大家就開始戰斗了。
………
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