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王位之上,始皇處理著天下各地的公務,心情有點復雜。
一開始蘇曦那樣說黃米粥的事他還有點不在乎,他覺得太夸張了。
但是經過李世民等人的認可后,他認真了起來。
原來真的有那么大的差距。
他出生王室,唯一的苦難是在趙國當質子的時候。
可就是如此,趙國也不敢太過虧待他們。
再加上還有呂不韋和趙姬在。
趙姬還是有點實力的,維持他們貴族的生活還是沒問題的。
正是如此,他沒有體會過底層百姓的辛苦。
而這點看看三國時期的漢獻帝就知道,獻帝東逃時期,還有曹操迎接獻上肉粥。
而一頓肉粥,是天下百姓不敢奢求的物品。
始皇第一次知道,原來皇帝之間真的可以拿有沒有體驗過民間疾苦來劃分。
………
斬白蛇—
“皇室和百姓站在一條戰線,和貴族對立,這事是皇帝都知道。”
“最重要的,應該是我們施展的政策。”
“就像后世的某些人勸農書一樣。”
“極盡華麗之言辭,寫盡四季之變化,充滿對百姓的憐惜。”
“可那又如何?”
“一群沒有過過一天百姓生活的人?”
“一群沒有見過百姓生活的人怎么知道百姓需求什么。”
劉邦嘲諷的笑道。
就像諸葛亮躬耕于南陽,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這人當時有多懶散,從這里就可以看出來。
種地雖然是華夏人的本能,但是要是說一個貴族天天種地,懂的土地里的一切,那肯定是在開玩笑。
劉邦的嘲諷很刺耳。
“其實如果不會種地的話,不懂的怎么正確調理國家,有的時候,不如讓國家自我調整。”
“無為而治,也是一種恢復經濟的方法。”
“限制住最頂層的侵略者,給百姓一個環境,他們自己都能搞出一個不錯的未來。”
在劉邦的意識里,自己這種弱雞,帶著同縣城的幾個哥們,都能打拼出一個江山,那些百姓自己努力,自己搏出一個未來,肯定也能做到。
………
老天爺的親兒子—
“贊同高祖的話。”
“把頂層的侵略者約束死了,底下人自己都知道該如何去做。”
“君不見文景之治的繁榮。”
無為而治最經典的案例就是文景之治。
當時的文景對于國家的治理不是那種約束大規模的控制,而是宏觀調控。
農民,商人,士子,貴族,沒有太大的區別。
不給他們設置嚴謹的地位。
讓各方勢力平衡下來。
稅收固定,不限制百姓耕種和商業發展。
允許百姓在閑暇之時進行打工,允許商人自由發展。
貴族經商,士子學習這些也都不進行限制。
相對寬松的環境。
國家主要負責的就是打擊邪惡勢力,對控制地方,打壓地方的豪強進行覆滅性打擊,再就是制造和平的環境。
如此一來,國家國力的恢復就快速發展起來。
像漢武帝打匈奴征收的稅收大多數都來自于文景之治時期崛起的小地主、大商人,還有世家自己掌握的商人和豪俠們。
自古以來的習慣,國家剿滅的奸商、非法資產和大型聚賭等不良資產,都是要充公的。
充公之后國庫有了錢,就可以購買更多的糧食物資,穩定國家。
百姓手中的余糧,幾乎都被武帝買走,用來打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