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達接過自己兒子向鍋底下添柴看火的工作,表面上看著似乎滿不在乎,不過說話的語氣中充滿了濃濃的炫耀:
“虎頭現在都能寫自己的名字了,李虎,先生給起的大名。”
跟虎頭真沒多大差別,不過鄉下人,有個讀書人給起的大名,已經算是很不錯了,更別說現在居然能寫自己的名字。
這是李達、李逵這一代人之前想都不敢想的。
“你不去看看青州大兵?”
李達問道:
“今天過的兵你認識不?”
“俺是近衛兵,跟營兵不在一起,應當是不認識的。”
李逵回答:
“不過去看看也好,左右都是戰友。”
“嗯,我這邊燒些溫水,你順便給送過去吧。”
李達感慨道說:
“以往不論是韃子還是朝廷,過兵跟過災一樣,還是咱青州的大兵好,也不擾民。”
“好。”
李逵拍拍手,去屋里提水桶。
……
日照王家塢堡北面,負責進攻萊州的青州軍部隊正在依次從塢堡圍墻前通過。
走在部隊最前面的是致遠騎兵,之后是相當于雇傭軍的大周禁軍,再往后是半個來遠營,然后是民兵部隊,最后是另外半個來遠營。
擺出這樣一個奇怪的行軍隊形,就是要用紀律最嚴明的新軍鉗制禁軍和民兵,不給他們擾民的機會。
這也是萊州攻略部隊司令徐世松剛剛學到的教訓:
出發的時候,他是把禁軍安排在隊伍最前列的,因為這些禁軍士兵裝備最華麗,鐵甲金瓜,長刀硬槊,還有戰弓羽箭,頭盔上高高挑著紅纓。
徐世松覺得,僅僅這身裝備,估計就能唬的萊州塢堡主們先矮三分。
可惜,還沒走出莒州地界,徐世松就接到差不多數十起來自行軍路上路過的塢堡和村落的投訴。
事都不算大,有說是少了幾只雞的,也有說是狗被偷了的,最多的是農人的田地被大兵踩踏了,損失了許多莊稼……。
直到這時,徐世松才明白過來,禁軍士兵在江南的政治地位如何先不說,至少待遇是超高的——伙食里有酒有肉,還經常能拿到各種賞賜——至少部隊開拔的時候,是有開拔費的。
在百廢待興的青州,這些當然都不會有,而這些參戰的禁軍都不打算留在江北,因此也就沒把青州的軍紀當一回事,大錯怕犯眾怒,小錯確是絕對不會斷的。
這讓徐世松憤怒不已,最后甚至在半路上停了一天,派出新軍的鎮撫兵對禁軍驚醒了一次大范圍肅整。
那一天,徐世松至少揍了五十人的軍棍,另外有二十人被捆著送回莒州。
徐世松明言,若是再犯,直接斬首!
禁軍士兵雖然心中不滿,但人在屋檐下,也不得不低頭。
之后為了避免再出問題,徐世松才擺出這種夾心餅干一樣搞笑的行軍隊形。
好在,接下來的行軍就顯得好不少了,大軍經過青州控制區的時候,道路兩邊始終有塢堡民自覺送來飲水,雖然不值什么,但至少這軍民一心的場景,還是很令人欣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