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糧食價格極低,但之前為了招安,李家所需的糧食基本都從江南地主那里高價購買,這也是一種利益輸送。
現在看起來,徐世楊這個人似乎不怎么在乎江南豪紳的利益。
“那就沒問題了,我每年可以給將軍運來至少一百萬石稻谷,按兩石一貫的價格抵消援助。”
“就這么說定了。”
……
打敗韃子的全面進攻后,齊省進入一個難得的戰略休整期。
除了海軍出動一次,攔截李飛豹,以及陸軍以旅建制為單位,輪換進山剿匪之外,齊省老百姓再也不用擔心戰火的騷擾了。
徐世楊從都督府那里得來的數據,今年編戶齊民的土地,一共有890萬畝,糧稅合計2600萬斤。
這個數字比之前各塢堡主的收入合計少了不少,原因很簡單——塢堡主的收入是拿走農奴的所有收獲,然后返還給農奴定量的口糧。
而編戶齊民之后,都督府的稅收平均下來差不多相當于每畝兩斗的水平。
只有以前塢堡主強征數目的五分之一左右。
農民們獲得了大量勞動剩余價值,再加上無論當兵還是務工,都督府都支付薪資,即使是普通齊省人,今年的收入也比以往翻了好幾番。
雖然現在還看不出什么,但徐世楊估計,這種情況持續下去,三年之后,這個世界上就再也沒有什么人,能摧毀都督府地方政權,讓齊省人過回原來的生活了。
徐世楊已經開始憧憬自己治下的每一個人都通過各種方式,踴躍保家衛國的景象。
到那時,就是他縱橫天下的時候。
都督府定下的糧稅不高,因此收齊就顯得容易許多。
到11月初,2600萬斤的定額糧稅已經入庫2000萬斤以上,入庫比例達到77%,這個數字大概能讓任何一個封建政權心生嫉妒。
高比例的入庫稅金,較低的收稅成本,讓新生的都督府政權經濟上寬裕許多。
即使按照2000萬斤糧食計算,也差不多夠齊省的五萬農業脫產人員(新任命的官員、地方公務人員、新軍士兵、水師、工廠工人等)實現糧食自給。
當然,工廠還得擴大,軍隊還得擴編,新來的流民也得給些賑濟,只憑這2000萬斤還是不夠用。
不過沒關系,齊省還有外援啊。
攔截和親船隊獲得的30萬匹絹,如今已經差不多銷售一空。
除了跟帕爾斯人換了些種馬之外,其他大部分都交給李飛虎、李飛凰用以交換急需的物資。
這其中,僅僅糧食就有3000萬斤(合20萬石上下)。
運河、海上,兩次攔截歲幣,從船上搜出來的,江南豪紳走私給遼東的糧食,有差不多1500萬斤。
李飛虎、李飛凰直接給徐世楊的援助中,有900萬斤糧食。
江南主戰派悄悄運來的援助,也有300萬斤以上。
這些糧食全加起來,足足有7700萬斤,對于一個在冊總人口只有百萬、脫離農業生產的人口只有5萬多的小政權來說,這個糧食收入甚至可以說是海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