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目前的情況來看,高麗陸軍比想象中弱了很多,不過公孫勝在江華島上并未找到高麗水師,這算是一個隱患。
因此,公孫勝下令盡快提審俘虜,希望得到關于高麗水師的情報。
情報得來的并不困難。
實際上,江華島上有很多高麗人自覺的為齊軍提供各種情報,不僅僅是公孫勝最關注的水師,還包括了從江華島到高麗王都的所有地理及高麗軍事部署情況。
情報之詳盡,以至于公孫勝一開始都不太敢相信。
不過,海軍方面還是想要嘗試一下,因為高麗俘虜中有很多人自覺自愿的給齊軍帶路,有這種情報支持,不嘗試一下,未免太可惜了。
齊軍攻擊目標是距離江華島不遠的臨近江與漢江匯合入海口處,與江華郡城隔海相望。
那里有一個小型半島,半島上有文殊山遮擋海浪,因此形成了一個小型避風港,高麗水師就在半島東面的漢江入海口附近駐泊。
不過,根據俘虜供述,齊軍十分重視的高麗京畿道水師并不強大,其本身只有五十多艘鮑作船和不超過十艘的板屋船。
京畿道水師平時的主要任務是為高麗官僚往來漢江兩岸以及江華島提供交通工具。
戰時主要任務,其實是在敵人攻打到王京城下時,把高麗國王、王后、世子、兩班貴族以及他們的家眷運到江華島上避難,并且盡可能封鎖住江華海峽。
至于海戰,實際上只有7、8艘板屋船有出動的能力。
也就是說,其實京畿道水師根本沒有什么戰斗力,高麗人面對海上入侵,主要防御力量是漢江入海口那座文殊山上的守軍。
根據俘虜提供的情報,文殊山城守軍編制有3000人,因為空餉的原因,實際有多少,恐怕只有山城守將自己知道。
京畿道水師編制上有28000人的大軍,實際根本不可能有這么多人,因為江華島上曾經坐過水師戰艦的高麗官員供述,那些鮑作船通常只有二十幾個水手,板屋船多一些,有150多人,大小一共六十多條船,最多不超過3000人。
這個數字差點讓公孫勝噴飯,他有些不太明白,28000人的編制,到底是怎樣吃空餉才能吃到僅剩3000人的?
倒是被俘的高麗人自己見怪不怪,按照俘虜提供的情報:
在編制上,高麗全國僅僅只計算水師就有超過16萬人,這個龐大的數字也是戰前齊省對高麗水師百般提防的主要原因。
然而這只是在冊人員數目,實際上高麗實行一兵三保制度,也就是說,一個真正的“正兵”,就要有三個只在賬冊上存在的輔兵支持。
因此高麗水師實際能動用的戰斗人員,即使按編制計算,也只有4萬人。
而這些所謂的正兵,其實也不是在編人員,水師中占一半數量的漿帆手,是需要時才臨時征募上船的苦力,平時只占兵額,實際并不存在。
另外一半正兵,還要分成兩個運,每個運還要分成三番,輪流執勤。
也就是說,高麗水師賬面上一支500人的部隊,實際可能只有不到50人在崗執勤……。
得知這一情況,公孫勝是真的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