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齊軍參謀部所謂的三年平遼計劃。
然而,徐世楊看到今年春季攻勢各部隊的戰報匯總之后,他突然覺得,與另一個位面明末某韃子之友的三年平遼相比,齊軍參謀部的計劃似乎過于保守了。
整個計劃實際上是建立在防守反擊戰術之上的——憑借經濟優勢,一路建造堡壘推過去,直到韃子退無可退為止,逼著韃子主動攻擊駐軍要塞。
徐世楊不能說這個計劃不好,因為這實際上是必勝的戰略,但他覺得這是在是太拖延時間了,而且女真韃子也肯定能考慮到這一點。
他們若是繼續向后退,同時狠下心來制造焦土區,實際上韃子能夠拖延更多時間。
設個世界上,時間久了什么事情都有可能發生——比如江南朝廷終于無法忍受齊國的獨立態勢,主動北上幫助韃子牽制齊軍。
不要說這不可能,徐世楊對朝廷的節操那是一點信心都沒有。
……
根據參與春季攻勢部隊的戰報,齊軍此時已經在包括騎兵在內的各個方面全面壓制金軍。
現在唯一的問題是騎兵的數量依舊不太夠。
前線部隊的建議是,如果有更多的戰馬補充,那么請參謀部盡可能增加輕騎兵,特別是龍騎兵部隊的數量。
因為實戰經驗表明,龍騎兵的作用最大——不是戰斗力最強,而是勤務使用范圍最廣。
比如龍騎兵都有卡賓槍裝備,實際上可以下馬步射,在這時候,金軍騎兵沒有步兵支援,完全無法撼動龍騎兵的陣型。
但金軍步兵機動性不足,無法追上騎馬的龍騎兵。
因此,金軍對龍騎兵具備一種“打得過的跑不過,跑得過的打不過”的戰略劣勢。
而且龍騎兵具備偵查功能,實際上也可以客串獵騎兵使用。
其勤務的廣泛性上,龍騎兵是最好的,因此也成為齊軍將領們最喜歡的騎兵兵種。
獵騎兵在機動性方面跟龍騎兵差不多,但在戰斗力方面就要差了不少,這不是給獵騎兵增加卡賓槍裝備就能行的,因為獵騎兵沒有進行過步兵列陣排槍射擊訓練。
想要讓習慣只執行偵查和追殺任務的獵騎兵具備能夠下馬用燧發槍近距離擊潰敵軍騎兵的能力,他們必須進行更多步兵戰術訓練。
當然,即使這樣,獵騎兵的作用也比只能進行騎兵列陣沖鋒的胸甲騎兵強的多。
實際上,按照前線匯報的情況,現有的胸甲騎兵就已經被很多將領視為某種負擔了——作為騎兵,他們的補給消耗遠超步兵,但實際上又發揮不出騎兵戰術機動力強的作用,戰略機動力也遠遠低于步兵。
似乎只能作為某種威懾性兵種——女真人基本不敢與鐵人一樣的胸甲騎兵對沖,只要胸甲騎兵出現,韃子基本就會主動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