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之前的經驗,贛榆守將覺得周軍不過如此,于是他在依靠一輪齊射再次擊潰周軍后,立刻下令部隊發起全軍刺刀沖鋒。
結果,雪亮的刺刀造成了整個周軍東路軍的全面崩塌,淮南東路軍的潰兵直接席卷了禁軍的陣列,禁軍一矢未發,跟著淮南東路軍一起逃了……,不,不應該這樣說,實際上禁軍比受到齊軍打擊的淮南東路軍逃得還要快,所以事實是后者跟著前者逃,而不是相反。
三千齊軍追著五萬周軍,從贛榆城下一路追到海州(蘇省的海州)附近,一口氣追了一百二十多里!
一路上周軍死亡一千七百五十人,被俘超過一萬兩千人,齊軍自己陣亡五人,受傷三十二人。
雙方戰斗力差距已經到了一種駭人聽聞的程度。
而且直到這時,周軍的中路軍和西路軍仍未發起進攻,他們似乎是想把淮南東路軍當做肉盾或炮灰,其他人全都躊躇不前。
雙方僵持了幾天,八月初六齊軍第一批民兵動員完成并抵達前線,齊省南方的防守兵力由原來的兩萬人不到瞬間擴充到35萬人。
雖然其中絕大多數都是預備役和民兵,但所有人都有過最基礎的軍事訓練,至少一半人有過服役并且參加實戰的經歷。
而且,在這些部隊手里,即使不算民間自己制造的火門槍,也至少十五萬條槍火繩槍或燧發槍!
齊軍在兵力和火力上開始具備雙重優勢,周軍更加不敢前進了。
八月初十,齊軍開始發起反擊,童貫立刻放棄進攻轉為撤退,他扯的是如此之快,以至于都沒跟翁書平的西路軍通報一聲。
結果,反應過慢的翁書平在徐州附近被齊軍騎兵追上,隨后齊軍步兵迅速跟進,對翁書平進行包圍。
周軍也是缺馬的,他們的機動性遠遠不如整天鍛煉鐵腳板的齊軍步兵,況且淮南西路軍周圍還有齊軍騎兵騷擾,更要命的是,周軍的糧草也見底了……。
簡直四處漏風。
八月十二西路周軍兩萬人被十三萬齊軍包圍在徐州以南五十里處(兩天時間走了五十里……),用力過猛的齊軍在第二天解決戰斗,周軍陣亡三千七百人,其余全部被俘。
這其中包括了翁書平本人。
八月中旬,齊軍推進到淮河一線,與童貫隔河對峙。
而此時經過第二批動員民兵,齊軍在前線的隊伍已經接近實打實的五十萬!而且后續還不斷有建制部隊加入。
這讓只剩下十萬可戰之兵的童貫遍體冰寒,在他三十多年的軍旅生涯中得到的經驗,一個國家的軍隊要不就是兵力少而精,要不就是更少的精銳帶大量炮灰,他還從未見過,也從未想過世界上居然能有動員五十萬精銳的國家!
有時候,童貫甚至都想跑到淮河以北,找齊軍的將領問一下:“不是說江北百廢待興嗎?你們怎么養活這么多部隊的?”
實際上,不僅童貫覺得難以置信,就連齊王徐睦河本人都覺得這事太過不可思議了。
沒錯,徐世楊曾經告訴過他,現在齊國的軍事動員能力可以達到百萬以上。
只是當時他覺得這個數字可能是個虛數,也許動員民兵后能達到三十萬或者四十萬?有這個數字的話,對外宣稱百萬其實滿實誠的。
他怎么也沒想到,徐世楊所說的這個數字沒有一點折扣(其實是有的,對齊國來說百萬大軍的總動員實際上是一種自己吃自己的天魔解體戰術,不可能輕易使用,只是齊王看不出來這一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