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道六年九月,齊國各地全都進入緊張的秋收工作中。
在這種時候,連野戰軍都盡量不去野外訓練以防止耽誤秋收,而且野戰軍各部、學校和政府部門也要在這個時期抽出幾天幫助駐地附近老百姓收割。
這也既能算得上某種體力訓練,也是一種親民活動。
而且這么多壯勞力加入秋收,對農業工作的助力也確實不小。
今年的秋收工作自然也是十分順利的完成了。
即使具體統計數據還沒出來,只憑目測,也大概能知道,今年整體上算是個小豐年。
實際上徐世楊總是覺得之前一段時間,漢人之所以被北方各路韃子壓的那么厲害,可能除了大周本身的毛病之外,還有降水線南移的原因(沒有具體數據支持,只是猜測)。
大周南遷前后那幾年,北方天災不斷,連年大旱,降水量明顯減少,糧食大規模減產,小的饑荒每年一次,大的饑荒三年一次,在二、三十年的時間里幾乎完全沒有中斷過。
旱災之后必有蝗災,旱蝗交替就會使得農業文明國力大規模衰退,再攤上一個軟骨頭的趙家皇室,沒搞得神州陸沉已經是列祖列宗眷顧了。
不過現在情況就好了許多,上次大規模蝗災就是齊國目前為止經歷過的最后一次大規模自然災害。
之后這幾年,小范圍的旱災雖然還是不斷,但齊國可以通過大規模興修水利設施把農業生產維持在一個收獲不錯的水平線上,至于蝗災則是已經可以被有效遏制。
如果天公作美,不再發生特大自然災害,那么即使仍然處于農業社會,估計江北的民生本來也可以得到緩慢恢復。
只是徐世楊的出現加快了這一進程罷了。
秋收之后緊接著就是秋稅,齊國對基層的掌控力度遠超以前的所有時代,畢竟這本身就是一個從村級軍閥發展起來的國家,齊國吏部對官員考績和任免的管理可以直接下沉到村屯級。
加上齊國人民對信用的依賴性逐步加大(個人信譽關系到銀行貸款、招工、上學、個人政治等很多方面)和齊國稅率不重等原因,齊國人對按時納稅并無太大抵觸情緒,因此每年的稅收工作都會相對較為順利的結束。
十月底,華夏江北各省的秋稅工作也已經進入尾聲,十一月開始,比以往早了一個月的時間,齊國又一次進入會議季。
早這一個月的主要原因是今年齊國領土面積和人口增長過快,山陜方面的很多數據剛剛理出頭緒,因此內閣需要提前下手對兩省下一步的工作做出指示。
另一個原因是去年兵部主要代表都未能參加去年的年度會議,因為當時齊軍正在遼沈一線發動大規模攻勢作戰。
因此對兵部來說,今年的會議季實際上要總結兩年的工作。
最后一個原因嘛,自然是今年齊國正式脫離大周自立,這意味著齊王很快就要加冕為帝。
稱帝可是個很重要的工作,現在就應該做些準備工作了,這次會議季也要各部門協調這件事關天下的大事。
……
徐世楊本人在十一月初五返回泉城。
他隨即召開參謀部和野戰軍高級軍官會議,然后又是兵部擴大會議,接著是兵部工部聯合會議和聯合擴大會議……。
一連十多天,徐世楊把大多數工作時間都投入到開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