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知道大家挺討厭開會的,但有些事不開會也不行。
何況兵部不僅要總結兩年的工作,明年開始徐世楊打算進行一**規模軍改,這將是很繁雜的工作,他必須提前與兵部和參謀部的主要軍官們通氣,這樣計劃才有順利執行的可能。
徐世楊軍改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讓軍隊能夠適應領土面積越來越大的新齊國。
也就是說,軍改的第一目標是擴軍。
其實,真要說起來,如果只是封建王朝改朝換代,或者單純的爭天下,現在的十萬野戰軍已經非常足夠了,以這十萬野戰軍為核心,只要每到一地就裹挾大量炮灰向前滾動前進,這個時代根本不會有人能夠抵擋得住現在的齊國。
但徐世楊畢竟是個穿越者,若他的目標只是把趙家王朝換成徐家王朝,那可就真是穿越者之恥了。
徐世楊的目標是領土范圍內的“絕對安全”。
也就是說,生活在齊國的人民,不管是在那里,都不用每年秋季去“防秋”,擔心各路野人韃子來打草谷。
想要做到這一點,最好的辦法當然是主動出擊,以攻代守,讓韃子們每年去防這防那。
其次,加強民間自衛力量,也就是預備隊體系和民兵體系的建設。
這兩點,前面主動出擊所需要的是強大的常備軍力量,這也是本次軍改最重要的部分。
徐世楊的設想是,首先把每個野戰師的兵力予以擴充,目前的設想是四四制的方塊師,即每個師四個團,每個團四個營,每個營編制600人。
在營級部隊中增加步兵炮編制,在團級部隊中編制輕型野戰炮,在師級部隊中編制中型野戰炮。
加上師部以及師屬工、輜、騎、炮部隊,每個野戰師常規編制12000人。
每兩個師合并成一個野戰軍,在野戰軍中編制更重型的火炮,較為獨立的重騎兵部隊和軍屬工兵部隊,偵察部隊等單位,把野戰軍擴充成兵力超過26000人的戰略集團。
目前的十個野戰師中,定遠、鎮遠合編為第一野戰軍軍長李井槐;
致遠、靖遠為第二野戰軍,軍長馮三虎;
致遠、靖遠為第三野戰軍,軍長欒廷玉;
濟遠、平遠為第四野戰軍,軍長孫立;
馭遠、威遠為第五野戰軍,軍長林沖。
原有的十個師長中,五個人獲得中將軍銜成為軍長;一個人(公孫勝)因為需要接替徐世楊成為兵部尚書而離開一線部隊;剩余的四人則提升為少將,擔任副軍長兼師長。
徐世楊另外從野戰軍中表現優異的校級軍官中提拔六人擔任上校師長。
五個野戰軍改編完成后,將分別駐扎齊國目前所擁有的五個省:齊、冀、遼、山、陜。
除此之外,徐世楊的親衛隊將被改編為近衛軍(等稱帝之后就可以改稱禁衛軍了),兵力按照一個師編制12000人。
再加上要塞守備隊,總司令部工作人員和文職人員,總后勤部等單位,不計算軍校學員,軍改后的齊國陸軍總兵力將提升到15到16萬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