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海戰從雙方相遇到九鬼水軍崩逃,一共只進行了不到一個時辰的時間,不過華軍的追擊一直持續到天黑為止。
這一天,李飛凰艦隊封鎖了堺港,而李飛虎封鎖了大阪。
李飛凰艦隊的一艘巡航艦甚至追入堺港港口,撞沉幾艘小早后對港區進行了兩輪炮擊,在以木質建筑為主的堺港引發一場不小的火災。
當天下午,運輸艦隊運送陸戰隊登陸淡路島,島上的織田軍進行了絕望而無力的抵抗。
天黑之后淡路島守將嘗試向本州突圍,被陸戰隊射殺在海邊。
至此,瀨戶內海海戰徹底結束,華軍占領了瀨戶內海里的絕大多數島嶼,切斷本州與四國之間的聯系,同時全殲九鬼水軍。
戰后,羅海濤給帝國總參的報告中宣稱擊沉大小艦船近五百艘,但實際上,這一天華軍一共擊沉多少扶桑船,一直沒有一個準確的統計。
因為九鬼水軍有太多的小早船,有些甚至根本沒人察覺到,它們就已經被撞沉了。
唯一可以大致準確統計的是:華軍擊沉了5艘鐵甲大安宅,全部普通安宅和九成以上的關船。
俘獲九鬼水軍旗艦,鐵甲大安宅“扶桑丸”。
保守估計織田軍陣亡、失蹤自九鬼嘉隆以下五千人多人,有約六百人被俘虜(大部分是從海水里撈出來的)。
沒有統計到傷員,因為華軍不會保留傷員俘虜,而落水的傷員幾乎不可能游到岸上。
華軍有一艘運輸艦受到輕創(被抬槍連續擊中多次),175人陣亡,430人負傷。
瀨戶內海海戰的戰略意義在于,那些三次組織信長包圍網,又三次被打敗的扶桑本地大名,第一次意識到華夏這個外來戶是一個超脫想象的強大存在。
于是這些本已偃旗息鼓的勢力再次跳出來,有人重新鼓噪信長包圍網,另一些人則直接準備就此徹底干掉織田信長。
四國的長宗我部元親、越后的上杉景勝,甚至原本與信長交好的北條氏直均先后同意出兵反對信長。
然而馮三虎并不在乎扶桑本地大名是否愿意參加戰斗,在他看來,織田信長本人就是個“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的家伙,那些被猴子壓服的弱雞心里怎么想,一點都不重要。
海戰結束兩天以后,馮三虎親自帥兵進攻備中。
此戰他只帶領一千五百野戰軍以及毛利、龍造寺等扶桑本地盟友拼湊的三萬士兵。
而他的對手是織田信長提拔與微末之間的羽柴秀吉。
戰前馮三虎制定了以扶桑人為前鋒,華軍予以火力支持以盡量減少己方傷亡的計劃。
為了讓毛利、龍造寺軍發揮出應有的戰斗力,馮三虎命令毛龍聯軍制造兩百兩盾車,由民兵推著盾車沖擊織田軍陣。
毛龍聯軍的盾車后面都有一個臺階,盾車擋板開有兩個設計口,聯軍的火繩槍手可以站在臺階上,邊進軍邊射擊。
而盾車本身本證明足以抵御小口徑火繩槍(鳥槍和扶桑本土產的鐵炮)的射擊,但無法阻擋大口徑火槍(華軍的標準1型和扶桑人稱為大鐵炮的抬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