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徐世楊和他所有兒女都已經從燕京回到泉城,這位37歲的帝國全軍最高統帥跟自己的家人吃了一頓團圓飯。
家宴上,徐世楊心情顯得很不好——他的長子在燕京的時候就提出要去西域開邊,徐代炫的理由很充足,但徐世楊總覺得自己兒子不過17歲就要遠行萬里出去闖蕩,就算是天家這未免也太不近人情了。
只是,徐世楊沒有反駁的理由,孩子長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那么他這做父親的除了支持之外,根本無法阻止。
這次徐代炫愿意來泉城,純粹是為了給弟弟送行,跟家人吃頓團圓飯——他不去江南,徐代灼的外公又不是他的親外公。
然后他就會去西域,在左鶴林、徐世楨以及王啟年的幫助下,準備籌建遠征軍事宜。
估計幾年甚至十幾年內,他都不會回家了。
徐世楊突然有了一種蕭瑟的感覺——天家家事果然比國事還要難處理啊。
家宴過后,徐世楊親自把文月、文季一行送上前往江南的船隊。
為了規避航海風險,文月這次回江南乘坐的是內河船,直接走大運河航線——帝國統一北方后,一直在疏通大運河航線,而且還建造了數座水庫用于儲水。
如今的南北商貿,走海運的運載量最大,其次是運河,陸路運輸排敬陪末座。
但是安全性上又要倒過來,陸路最安全,因為帝國和大周都曾經多次剿匪,沿淮河為界的兩國路上交通十分安全。
海上運輸就容易出事,雖然海盜沒了,但因為海況變化之類的原因損失的船舶,每年都有數艘十數艘的樣子,船只損失比例大概在萬分之五,不算大但總歸是有風險。
至于運河運輸,什么都比較中庸,就算是船沉了,以運河的寬度和船只密度,至少救人問題不大,最后時刻強行靠岸擱淺也比較容易,
因此就成了這次江南之行的最優選項——若是自己去江南,徐世楊肯定選擇最快的海船,但老婆孩子去,就算是他也不愿意冒險。
南下船隊有兩百多艘內河船組成,為了保證安全,參謀部從近衛軍中抽調一千名士兵,他們中有三百人被大周朝廷批準可以攜帶武器進入江南。
他們的任務是:一旦之前所做的種種準備都不起作用,隆道皇帝真的發瘋要扣押文月等人,他們需要拼死殺出一條血路,把所有重要人物送到錢塘江邊,那里會有海軍的快速風帆船等待接應。
徐世楊很不喜歡給自己的部下下達這種“拼死”、“不惜一切代價”之類的任務,實際上,參謀部內部開會的時候,徐世楊曾經對平夏軍團的軍官們提出過批評:
因為有人在戰斗中采取自爆的形勢突破敵人防御。
士兵的這種行為不能批評,只能表揚,但指揮他們的軍官必須受罰——徐世楊認為,一支強大的軍隊固然不能害怕犧牲,但能保存自己的同時殺傷敵人,才是最好的。
只是這次為了萬無一失,徐世楊也只能下達這樣不近人情的命令。
他終歸沒有達到那種為了勝利不惜犧牲家人的高度。
為此,徐世楊還默認總參謀部制定了一個大規模演習計劃,動員靠近淮河的數省預備役、民兵,并且抽調野戰軍合計十萬人,沿著淮河部署,一旦出現異常情況,這只部隊就會直接進攻江南。
這樣計劃外的演習花費不菲,但戶部并未在費用問題上為難軍方,因為所有人都知道這么做是為了什么,在這個時代的人們眼里,這些用來保證太子妃和皇太孫安全的花費完全無可厚非。
反倒是徐世楊對此很有些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