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就是,皇帝想要強軍,那就只能擴充禁軍建制,但擴充出來的建制都被將門瓜分(當然,文官肯定也能從中分一杯羹),空餉大的嚇人,有戰斗力的部隊還是不多……。
這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除了冗兵,還有冗官。
隆道皇帝動不了將門的利益,他更加動不了文官集團的利益。
畢竟大周是“君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這一點上,連文相公他們都不會幫隆道天子,徐世松這大忠臣更是管不到文官頭上。
于是,僅僅兵餉官奉兩項,大周一年的歲入就全都出去還能饒幾百萬貫的虧空。
財政壓力讓隆道天子夜不能寐,所以他就把壓力轉移到鹽政和織造兩個傳統經濟支柱上面。
隆道天子給巡鹽御史林如海定下的指標,是最近三年要把鹽課提高最少三成!
這可真是讓林如海感到十分頭疼。
徐代炫聽到話題進行到這,心里忍不住替林如海哀嘆一聲:你這是自己跳到碗里來啦!
本來,徐代炫作為皇太孫對文季的計劃明確表態以后,文季應該會重新考慮是否把計劃貫徹下去(如果這不是既定政策的話)。
但林如海這一抱怨,事情就全變了,就像一艘無炮的舊式帆船拿著船頭對著64炮風帆戰列艦船舷沖鋒,非得把橫頭讓給風帆戰列艦,那不占橫頭就顯得太過迂腐了。
果然,文季聽到這話,立刻順勢提出一個解決林如海林大人煩惱的辦法:
江北愿意以江南市價一半的價格,私下里給林大人出售食鹽,文季以人格擔保,不論林如海想要多少,他都可以提供,而且全都質優價廉。
林大人得到這些鹽后,是當成淮鹽出售,還是明說齊鹽,江北方面是不會管的。
反正,去掉運費和必要的打點,林如海可以得到大約兩成的利,其中一部分當然是他自己的“勞務費”,其余的,林如海可以拿出去滿足隆道天子制定的計劃指標。
文季當場幫林如海計算了一下,江淮曬鹽法得到的食鹽,成本大概是直接購買江北鹽(含運費)的三倍,這樣,大規模購買江北鹽不僅可以直接增加食鹽數量,甚至還能節省很多成本。
這里面又是饒出一大筆,大周鹽政的官員,林如海本人,隆道官家,甚至還有江北內閣,都能從中獲得很大的好處。
只要巡鹽御史大人同意,大家就都能滿意了!
林如海沉吟一下,他沒有當場同意,但語氣松動了很多,不再是一開始那種本不想來卻為了禮節不得不來拜會的樣子。
連帶對默認這筆生意的北朝皇太孫徐代炫,臉色也好了不少,至少不再是嚴防死守的樣子了。
實際上,徐代炫沒說話,純粹只是對這個話題不感興趣。
林如海自己開這個口子,這就怨不得別人沒有對大周手下留情了。
“這事,林兄也不必太著急做決定,反正鹽就在那里,也跑不掉。”文季最后說道:“林兄知道哪里能找到小弟,有了決定,再派人來找小弟商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