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殺徐世楊!”
與近乎瘋狂的徐世松相比,華軍陣地一片肅靜,對他們來說,一千騎兵再怎么狂熱,其氣勢也不過如此,很多軍官和老兵都見過上萬敵騎的沖鋒,女真、蒙兀、黨項發起最后反撲的時候,哪一個氣勢都比周軍強很多。
眼前這個場景,實在不值一曬。
只有軍官們仍舊在按部就班的命令:“換霰彈!”
……
1795年7月19,周軍發起反攻11分鐘后,被華軍擊潰。
含大周樞密使徐世松本人在內997名大周官兵中,371人戰死,其余全部被俘——徐世松本人的坐騎被一發霰彈擊中,倒地的時候壓斷了他的腿,他疼的暈了過去,因而被俘。
其他周軍看到統帥倒地,也立刻失去了戰斗意志,在華軍火槍開火之前放棄抵抗投降。
此時,距離徐世楊的大旗最近的一個周軍士兵,仍有差不多100步的距離。
周軍本身并未給華軍帶來任何傷亡——一個都沒有。
兩天后,徐世松悠悠轉醒之時,他驚訝的發現堂弟徐世楊就坐在他的身邊,用一把裝飾著寶石和黃金的小刀認真的削一只蘋果。
“大哥,你醒了?”徐世楊把蘋果遞給徐世松,微笑著說:“吃個蘋果潤潤喉嚨?”
“君子不立圍墻,你就不怕我暴起殺了你?”
“就你現在這樣子,我讓你一只手。”徐世楊看著臉色蒼白的堂哥,笑著搖搖頭:“再說,死的人已經不少了,夠了,別再任性了。”
“知道嗎,我的人發明了一些新式武器,殺人特別好用,但我視江南漢人為同胞,不愿造太多殺戮,所以沒有同意在這次戰爭中使用。”
這一點徐世松是信的,北方以武立國,軍事科技方面的新發明層出不窮,其中有很多是徐世楊自己或者他授意搞得,但也有很多是工廠和科研人員的自主發明。
“其實你帶不帶那種新式武器都一樣,想殺人大炮加火槍足夠了。”徐世松撇撇嘴,裝作不屑的說:“不想殺人,你帶那新玩意來也多殺不了幾個人,橫豎也就我能給你殺。”
“你我也不殺。”徐世楊說道:“雖然我挺惱火,因為你多死了好幾百好小伙,但我不殺你。”
“你是我的兄長,我南征的時候,大伯和伯母為了你的事整日唉聲嘆氣,他們都覺得很快就能接到你的死訊了,但我偏偏不想殺你——如果有可能,我不想殺任何一個漢人,除非他確實該死,你又沒給我造成什么傷亡,饒你一命也就饒了。”
“你還是殺了我吧,我要做大周的忠臣。”徐世松說道:“這樣我至少還能作為忠臣名留青史,若是打到現在我再投降,青史之上我就是徹底的笑話。”
“不,不行,我不殺你。”
“那就給我留把刀,我自己解決。”
“那也不行,那你死的可就太窩囊了,你畢竟是我堂兄,要死也得死的轟轟烈烈。”徐世楊說:“說到底,你不就是想作為忠臣名留青史嗎?這其實很簡單,我讓你繼續活著當忠臣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