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傳司的人表示,三月份泰山封禪之前,官方的報紙,民間的刊物,各種官方和非官方的戲曲班子,都會要求在顯眼版面或重點曲目中宣傳邕州之戰。
宣傳工作的重點,前期是蘇緘本人的那半首詩“八十日堅守孤城,十萬人同心死義”,以此來突出悲壯感,把蘇緘塑造成張睢陽一樣的人物。
后半段則要重點宣傳馮三虎十日兩千里(其實沒那么遠)的飛奔救援,突出帝國對每一位漢民的重視程度。
宣傳司希望蘇緘本人寫一篇文章,抒發對帝**隊,內閣、皇帝以及帝國本身的感激之情。
那些小年輕還給了蘇緘一份稿件大綱,暗戳戳要求他的文章不要“超綱”。
蘇緘仔細看了一下,文章整體行文要求非常直白,總的來說,就是“帝國好來帝國妙帝國第一呱呱叫”。
蘇緘內心深處感到一陣羞恥,不是他不想給帝國歌功頌德,而是這么直白的拍馬屁,實在是有些讓人難以接受。
這文章真的寫出來,自己大概就要成為士林的笑柄了——你蘇緘好歹也是中過進士的,至于寫這種玩意拍新朝馬屁嗎?
答案是:至于。
宣傳司的人也知道這種文章在有文采的人那里恐怕會起到反效果,但宣傳司這次的工作重點不是讀書人,他們要在江南老百姓心中根植帝國對老百姓萬分重視的觀念,如果宣傳用的文章辭藻太過華麗隱晦,老百姓看不懂就成了本末倒置了。
為此,宣傳司的干事們還要跑遍邕州全城,從社會的各個階層中挑選代表,采訪并且宣傳他們,從他們的角度闡述圍城八十日的艱辛和看到帝**旗后激動的心情。
當然,也要拍馬屁,而且也很直白。
只是這些人直白的稱贊救命恩人,恐怕是發自內心的。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他蘇緘難道不是發自內心感激帝國嗎?
而且,“話需通俗方傳遠,語必關風始動人”,表達感情的時候直白一點,似乎也沒什么壞處。
于是蘇緘最終答應了宣傳司的要求,準備在元月底之前把這篇文章寫出來。
除了這件事之外,救援邕州的主將馮三虎明確對蘇緘表示,今年就要開始準備攻打交趾和附近洞蠻,以報復欽州、廉州被戮的慘案,邕州這邊有愿意投軍的青壯,可以到城中的征兵地點報名,準備參加新兵訓練。
還有南征的后勤準備工作,帝國需要把欽州、廉州一帶在山上躲避戰亂的民眾勸回來,沿著交趾賊進攻的路線反向修建一些駐軍堡壘,用以囤積遠征所需的物資。
如果欽、廉的幸存者不夠多,還得從邕州這邊征調一些人參與這項工作。
“此事邕州在所不辭。”這工作蘇緘答應的十分痛快。
報復交趾賊在邕州已經算是Z治正確,就算白出工人民都會樂于答應,何況帝國愿意為出工的壯丁發放工資——這工錢不算少,在蘇緘看來到有點像是以工代賑。
“還有,請從城中找一些熟悉洞蠻的向導。”馮三虎說道:“洞蠻明助交趾賊,造下的殺戮絲毫不少,我已經得到命令,進攻交趾之前,要先清理洞蠻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