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在邕州城打敗我們時,他有多少兵?”
李常杰的臉色也冷了下來,他很不喜歡聽宗檀唱反調。
但是宗檀認為自己必須得說:
“國內兵馬都被馮三虎打的喪膽了,現如今就算真有百萬兵,也未必能擋住馮三虎,我們必須面對現實,想想別的辦法!”
這話說的有道理,自從邕州城下八百破二十萬(華夏報紙的宣傳)的奇跡發生之后,越國國內的兵馬已經毫無正面戰勝華夏的信心,北方國境一夕三驚,華軍還沒打過來,那邊的民眾和守軍就天天有向后方逃亡的。
有一點風吹草動,北方守軍甚至會直接炸營!
李常杰發了狠,以擾亂軍心的罪名連續殺了數百人,才算勉強沒讓北境守軍自行崩潰。
然而這也讓李常杰失去了撤回富良江北岸民眾,在江北岸制造焦土地帶的機會——因為太傅大人不讓軍隊撤退,如果只民眾不撤軍隊,那么軍隊很有可能會當場崩潰。
“不讓江北(富良江北,下同)的軍隊撤,那么到時候我們還得北上救援!”宗檀愁眉苦臉的說:“那個時候就得打野戰了!現在誰敢?”
不能不救,否則就是死地,死地誰會幫你堅守?
何況江北也是大越的精華地帶,半數人口都在那里,誰敢把他們扔給心狠手辣的華夏人?
死人多倒是不算什么,反正死的也不是李常杰、宗檀他們。
可反對派的那些太子們若是以此為由對李常杰發難,那就麻煩了。
“到時候,不敢打也得打!”李常杰惡狠狠的說:“讓洪真他們帶兵去!若是他們敗了,正好削弱他們的實力!若是他們敢不去……,哼!”
打死反對派除內亂,打死華軍除外患,齷蹉的人總是有相似之處的。
“洪真太子他們敗了,華軍緊逼富良江,我們怎么辦?”宗檀接著問。
“據守富良江。”李常杰的答案很簡單:“守到雨季開始,江水暴漲,北佬就沒機會了!”
雨季以來,毒蟲毒蛇和各種病疫也會多起來,來自北方的兵馬說不定會不戰而潰。
“如何守到雨季開始?那可是還有五個月呢!”
“宗檀,你若是有什么想法,不如直說!”李常杰怒道:“你除了會質問,還會做點什么?”
“我是在提醒你,該用些戰場之外的招數。”宗檀倒是看起來相對平靜一點:“那個馮三虎殺了我們的全部使節,你不覺得這正是個好機會嗎?”
“機會?”
“沒錯,馮三虎殺光了所有使節,一個不留!”宗檀得意的笑道:“這等于阻斷他們的朝廷對外聯系的渠道,相當于他侵占了他們朝廷的權利,作為武將,這可是北佬最忌諱的一點!”
“你是說,馮三虎有擁兵自立的想法?”
“我估計沒有,因為馮三虎嗜殺,這有可能只是他想殺人了。”宗檀回答:“不過就算他沒有,我們也可以說他有!”
“只要他們的朝廷對他起疑心,我們就有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