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現在的徐世楊,對某項新發明的標準數字比新發明本身還要重視。
因為有了這種標準,人人都可能在這種標準的基礎上繼續改進,或者開拓思路在此基礎上發明新的東西。
這才是徐世楊最喜歡的趨勢,夯實科學基礎遠比一兩項新發明更重要——反正帝國現在已經無敵了,有沒有那些新發明并不重要。
話又說回來,只要基礎足夠厚實,將來各種新發明必然會有一個井噴階段。
這也是徐世楊不斷投資基礎教育的原因——先讓孩子們把基礎的數學、語文等課程學好,之后又有他們發揮的空間,誰敢說他們將來不會出個牛頓?
回到戴梓這邊,徐世楊還給了他第四項好處:
他直接授予戴梓男爵身份,讓他昂首闊步踏入貴族行列!
現在,帝國的貴族只是個榮譽稱號,但這個榮譽已經足以讓許多人感到眼紅了。
而且,這是第一個直接因改進技術而獲得爵位的例子,世人將會從中看懂帝國對技術人員的重視,也有可能引領將來社會風氣——當社會精英無法依靠四書五經來實現階級跨越的時候,徐世楊又給他們指明了新的方向——大家都去研究更實用的技術或者投身理工科去吧!
徐世楊甚至打算,在接下來的行程中拜訪幾位數學家,把他們的地位同樣提高起來,讓人們看到帝國對數學等理工科基礎的重視程度。
當然,這都是接下來的工作,拿戴梓先樹立一個榜樣后,徐世楊離開甘省,繼續他的行程。
在這里,我們還是繼續說一說目前內閣對帝國各方面實力的統計情況:
軍事方面,除了戴梓步槍之外,預備役和民兵還有其他一些民間槍匠自行改造的玩意,什么雙管的擊發槍,以發射霰彈為主的大口徑步槍等等。
這些玩意似乎都是根據民兵所在的地區特化出來的,比如雙管槍面對熊、虎之類兇猛的大型動物,有迅速射擊第二發的機會,容錯率較高。
而大口徑霰彈槍對付大群小目標非常好用——比如野鴨群、各種鳥群等,一打可以打一片,子彈威力也剛剛合適,不至于把小獵物轟碎。
當然,更多的民兵武器還是直接購買或者退役老兵帶走的軍用武器。
火槍方面,標準1、2、3型以及從未成為制式裝備的鳥槍都有不少,甚至較為落后的1、2型裝備量都高于3型。原因是前兩者子彈可以自造,而3型的火帽必須從國營武器店購買。
經過調查,帝國的三百八十萬預備役和民兵中,火槍裝備量是兩百萬支,其中標準2型燧發槍60萬、1型火繩槍40萬、3型擊發槍40萬、鳥槍30萬,另外30萬是手槍。
考慮到民間有很多一個人裝備多支槍的情況,帝國預備役和民兵中,仍有二百三十萬人沒有槍!
這主要是因為江南地區新組建的地方民兵火槍缺口很大的緣故。
再考慮到今后外蕃勢力將會被允許裝備落后兩個檔次的火槍(鳥槍和1型火繩槍),和正規軍的換裝問題,就算沒有戰爭,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帝國的火槍市場也能帶來非常雄厚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