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失去兒子的老婦人,則在白航云的攙扶下,成了第一個正式向帝國狀告少森寺的苦主。
有人帶頭,很多事情就容易解決了。
喝著滾燙的餃子湯,吃著鮮美的韭菜豬肉水餃,看著瘦弱的老婦人在縣衙怒斥少林寺強搶民女,毆人致死的暴行,老百姓們終于意識到,這登封縣確實變天了。
這里是帝國的登封縣,不是少森寺的登封縣!
于是,有冤的伸冤,有仇的訴仇,站起來主動狀告少森寺的百姓不斷向縣衙涌來。
華軍打開大門,一排十五組統計人員分別給每個苦主登基造冊,刑部調查員根據苦主的證詞,開始調查這些案件,并且依次提審少森寺僧眾。
并案審查的,還有各路俠客在登封縣直接對抗軍隊的案件。
這件事倒是不用苦主首告,因為帝**方就是受害人,而一向強勢的軍方可不會輕饒給他們造成這么大傷亡的俠客們。
共和1797年末,1798年初這場發生在登封的大案,曾被史家稱為帝國第一大案,因為這件事涉及面及廣,不僅是少森寺的僧俗信眾,還牽扯到參加南洋遠征的3百少森寺僧兵、帝國的其他佛寺、帝國在登封的地方官,以及整個綠林的絕大多數所謂名門正派。
因為少森寺有著“天下功夫出少森”的美名,也有綠林正道第一大門派的牌位,因此登封縣境內常年有著其他自詡正道的門派派來交流學習的弟子,以及仰慕少森,慕名而來的游俠少年。
少森寺對麾下佃戶,以及來登封做生意的小商人窮兇極惡,但對這些江湖人和有背景的大商人禮遇有加。
以往那些剛剛出道的少俠,若是在登封遇到什么困難,去少森寺拜拜寺門,大都能獲得幫助,比如那些盤纏,或者在寺里住幾天歇歇腳,治治傷之類。
這種作風,讓少森寺維持正道第一名號的同時,也讓僧人們在綠林之中名聲奇佳。
何況,登封縣被捕的俠客幾乎遍及帝國轄境內大部分正道派別,因此武林門派、豪杰們紛紛出動,四處找人游說,想要替登封被捕的某些人脫罪。
之前,帝國對漢人民間武裝一直保持正面看法,因為那個時候剛剛統一不久,周邊還有很多敵對勢力,帝國需要維持民間的尚武精神和對外開拓的進取精神。
因此,帝國對這些武林門派不僅沒有壓制,甚至給了不小的支持——帝國不禁甲、不禁槍、不禁聚眾,在目的地官府登記之后,甚至也不禁遠行、移民。
帝國統一之后,武林正派、地方豪杰們也算投桃報李,這些自詡有功夫在身的家伙,積極投身帝國對外擴張的行動。
他們即參軍服兵役,也不斷派遣子弟門生參與對外開拓,秦、晉、楚等屬國都有大量綠林子弟自行攜帶馬匹武器軍糧參與,帝國的正規野戰軍中自然也有不少綠林人士。
這讓帝**方之中,很有一些跟綠林關系不多的官兵(雖然軍銜都不算高),也讓綠林人士,跟帝國地方官多少都有些不錯的交情。
結果就是,這么多綠林門派、地方豪杰一起替自己的弟子鼓噪,一時之間居然也有了些聲勢浩大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