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楊在登封耽誤了太多時間,因此剩下的路只能盡可能加快行程。
6月15,徐世楊一行抵達大理。
按照預定計劃,他在這里的主要工作是視察軍隊的集體農莊(閑暇時種菜養豬改善伙食用的,毫無疑問,又是剽竊PLA的政策),以及帝國征用來,準備交給移民的土地。
被征用的土地大多屬于原大理國王族、貴族和寺廟,作為一個封建制度和原始社會并存又崇尚浮屠的國家,大理國在滅亡前,王族、貴族、寺廟占有全國大約7成的耕地,其余則是大量部落蠻族的領地。
大理國的自耕農很少,所有農人幾乎全都是依附王族、貴族、寺廟的農奴。
滇省成立后,省布政使鑒于征服大理時并未發生太多血案,大理底層對華夏怨念較小的特點,決定鎮壓上層,用小恩小惠收買下層,以此絕大理根基。
大理王族被迫北上之后,滇省布政使立刻下令剝奪所有王族土地。之后布政使司又下令把大理國所有貴族逮捕歸案,劃為庶民并剝奪其全部財產。
等到徐世楊在登封收拾少森寺的消息傳來,布政使司方面覺得內閣對浮屠的政策已經很清晰了,于是又下令剝奪寺廟土地。
三項下來,滇省布政使司獲得了2200萬畝耕地。
作為對原大理國民的安撫,凡是編戶齊民的原大理國農奴,每戶發放20畝土地。滇省地方60萬戶庶民,因此要陸續分配出去1200萬畝。
剩余的1000萬畝,將會分配給即將到來的漢人移民,以及國有農場——本來還應該有內府一份,不過徐世楊下令今后不得直接給內府獻土,內府農楊要擴大,得皇家自己掏錢買土地或者組織開荒。
在帝國當庶民自耕農,雖然生活條件和Z治權利等方面遠遠低于平民,但卻比給大理本地權貴當農奴時好得多。
帝國庶民的農業稅很高,但卻比大理貴族收的少,加上滇省的水土條件不錯,20畝土地雖然不能小康,溫飽卻是不成問題,因此除了少數被寺廟煽動起來的狂熱信眾,其他大理人都覺得在帝國治下反而比大理國時強得多。
徐世楊專程來大理,就是來看看這里相對較為先進的治理經驗,是否能夠推廣。
按照滇省布政使司的估計,滇省發放到民間的1200萬畝耕地,今年可以獲得大約500萬石農業稅,這個數字穩穩超過大理國全國的農稅。
而這還是不計算屬于漢人的1000萬畝,以及尚未有完整統計數據的,屬于地方土司的幾百萬畝。
“我們這樣做,地方土人抵抗情緒少了很多,沒有貴族在中間侵占,國家所得甚至還比大理國時候高了不少。”
布政使本人有些得意洋洋的對徐世楊說道:
“我認為,這比大肆屠戮,鎮壓當地土人有效的多。”
實際上,徐世楊一路行來,確實發現滇省受戰爭的影響很少。當地底層人民對漢人的態度遠比其他邊疆省份的土人好不少。
“但是民兵武裝的建設必須抓緊,這也是你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