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中午了。
今天除夕,陳放小舅家團年。
團年飯在過年前,通常在除夕前,或除夕當天。過完年,那叫走親戚……
去年的團年飯就是陳放家辦的,今天小舅這邊辦。
吉陽這邊團年飯,今年是吉陽二叔辦的,在昨天。
昨天因為要煙熏臘肉,沒時間去。
看著時間,陳放和吉陽去了錦榕山莊,之前小舅生日也是這里辦的。
團年飯,通常就邀請家庭兩邊的親戚。陳放他們過去的時候,陳放爸媽已經到了。
老爸和三個舅舅坐在那兒喝茶,聊天。
“吉陽。”馬玫紅喊道。
“玫紅。”趙吉陽笑著走了過去。
“大舅,二舅,小舅……”陳放喊道。
小舅應道:“你爸說你投資建了兩個漁場,養冷水魚。養魚賺錢不?”
“剛開始養,我也不知道賺不賺錢。”陳放兩手一攤。
“你小舅他們想轉行了,問我有沒有好的出路。我想喊他們過來幫我打理茶園,他們不愿意。”陳爸笑著道:“紅巖山那邊也有適合建漁場的地方,你看看,還能不能投資漁場?”
陳放和幾個舅舅走動很少。
但這層關系擺在這里……
以前,陳放這邊的親戚里,小舅是最有錢的人。以前開大車賺錢的,就是最近幾年各種APP流行起來,大車的利潤一直被壓縮。現在開大車,比打工族強不了太多了。
陳放老爸的發家史,是因為在老宅地下室找到幾塊牛皮藏茶,后建設了茶山,再建了陳茶鋪子。在建陳茶鋪子的時候,錢就不夠了,小舅這邊借了好幾萬塊錢給他們家。
“要是有好的環境,肯定能建。現在的清水魚貴……養清水魚費時間,但利潤很高。舅舅想建清水魚的漁場,這當然沒問題。”陳放道。
“你養的爬鮡和云山細鱗,好養不?”小舅問。
“我那邊好養。養到現在還沒有出過問題……”陳放說:“主要是苗子,爬鮡苗和云山細鱗苗子,我那邊也只夠自己養的了。”
“這樣啊。”小舅看向二舅和大舅,嘆了口氣。
“可以養雅魚,雅魚養好了也百多元1斤。”陳爸道:“等陳放這邊有新品種苗子后,再給你們。”
“嗯。”小舅他們點了點頭:“那可以……清水魚、冷水魚,能養的品種挺多。”
怎么說呢。
陳放這邊的爬鮡苗子還能再勻一些出去。
現階段,陳放這邊的爬鮡還養得下,甚至有空閑魚池用來養雅魚。
但以后,就不好說了。
魚越大,需要的空間就越大。
10厘米左右的爬鮡,每畝養一萬條。但長到15厘米左右,再養一萬條,就容易出問題……
魚越大,攝入食物越多,消耗的水溶氧也越高。
攝入食物多了,產生的雜物也越多。這些雜物要處理不及時,也會消耗水溶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