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里的爬鮡,也是高溶氧魚類。比起外面的爬鮡,水溶氧要求不那么高,但是比雅魚的要求高多了。
陳放是第一次養魚。
初期的設想,隨著實踐,就發現越來越多的問題。這是不可避免的情況……
小竹溝漁場,陳放每天都在測水質,水溶氧,以及觀察里面的魚。也多次發現問題,好在及時處理了。
“我那邊的爬鮡和云山細鱗,倒是可以勻一些出來。但養爬鮡和云山細鱗需要的投資很高,而且養不好的話,很容易死。要是一死,就虧大了。”陳放說。
“那個魚苗,多少錢1斤?”
“我那的魚苗按尾賣。爬鮡85元1尾,云山細鱗300元1尾。這是對外賣的價錢……云山細鱗現在沒有人問價,這種魚不好長途運輸。但爬鮡,有人出價到70元1尾了,只是需求量不高,我這邊沒賣。養1畝爬鮡,魚苗就要幾十萬元。如果水質出現問題,那虧損,很難承受。”陳放說著。
小舅深吸了一口涼氣,有人出價到70元1尾了。
陳爸也有些震驚,看向陳放:“真的?”
“這種事情我怎么可能騙人,有微信聊天記錄的。”陳放說道拿出手機,點開微信。
是爬鮡交流群里的人,那位一直想養爬鮡的7號。
微信上還有陳放和對方的聊天記錄。7號最多買1萬尾,并且將報價提到了70元1尾。1萬尾,那就是70萬元。陳放這邊要么不賣,要賣就10萬尾起售。
這個價錢,自然就沒有談妥。
要是70元1尾,賣出10萬尾,直接就能賺一大筆錢。可對方只要1萬尾,總的也就是70萬元……為了將來的市場定價考慮,只是70萬元的進賬,陳放肯定不賣。哪怕將來爬鮡養到一定大小造成魚池飽和,大不了就提前賣商品爬鮡。或者再想辦法……
爬鮡養殖,陳放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肯定要將價值最大化,賺個盆滿缽滿。
陳放的定價出售是85元1尾,在陳放的計劃里,商品爬鮡的出售價是每斤300元,要養到4兩左右才賣。而心里的實際價位,每尾超過50元,就能賣的。但必須是10萬尾起……
爬鮡苗子的定價高,也決定了商品爬鮡的價格高。
陳放將聊天記錄給小舅看了一下,說:“小舅,你們真想養魚?”
“前幾天你大舅和二舅跑長途,大車的剎車過熱,剎不住……幸好不遠就有避險坡。”小舅說著,還心有余悸。
大舅和二舅一臉苦澀:“現在開大車跑長途,賺不到錢,有時候還虧本,真不想干了。要是有別的行當,肯定想試試。”
“爸,紅巖那邊真有適合建漁場的地方?”
“紅巖山北,走四五公里的大深山里面有條山澗。那條山澗挺大的,環境也好……和小竹溝一樣,是大南河支流。”陳爸道。
“確定當地水質沒有問題的話,漁場建起來后,我們可以合作養一批爬鮡。”陳放道:“有三種方案,我這邊出魚苗和飼料,你們負責養。養大了,每斤50元賣給我。大概要養2年以上……每畝清水塘,最多養1千5百斤。也就是說除去人工成本,將魚養大了,沒有死魚的話……每畝清水魚塘可以拿到7.5萬元左右。”
“養死了呢?”
“死了就死了,不要你們賠。看情況,兩年左右時間應該可以出魚。如果慢的話,最多養三年。魚苗我出,飼料我出,你們出場地人工。但養大后,要按照合同價格賣給我。至于養殖過程中的死魚,甚至就算全部死了也不要你們擔責任。”陳放說道:“這種合作,我這邊可以提供5——10萬尾魚苗。具體能提供多少,要看我們這邊的情況。”
“這個魚,可以長多大?”大舅問。
“最大可以長到1斤多。但估計,那要養五年以上。”陳放道。
5——10萬尾魚苗,養三年,就按半斤計算……就算10萬尾魚苗,那就有5萬斤魚,每斤50元,總共是250萬。
這是不死魚的情況。需要33畝符合爬鮡養殖的清水魚塘……
舅舅他們合計了起來,只出魚塘,人工。幼苗陳放這邊出,魚飼料也是陳放這邊出……魚如果養死了,他們也不需要他們負責。這簡直是天上掉餡兒餅……
但很快的,他們也意識到一個問題。
紅巖山北部那條山澗在大山里面,建一個符合養爬鮡的漁場,而且至少要有33畝,這個投資肯定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