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山細鱗不管氣溫,食口一直不錯,而且喜歡動。來到山谷中段,就看到池子里一群群活力很好的青黑色魚背的云山細鱗魚在池子里游動……
云山細鱗的長速會越來越快。通過對空間里細鱗魚的觀察,陳放估摸著,這種細鱗魚只需要一年,應該就算成年。
以前覺得細鱗魚不好養,但從魚苗開始養細鱗魚,只要水溶氧足夠,也挺好養的。
而且外面養的細鱗魚,因為食物充足,生長速度比空間里的細鱗魚要快。空間里的小細鱗魚,體長普遍才12厘米左右。
細鱗魚最怕缺氧。
摸索到現在,陳放差不多也已經找出之前移出成年細鱗魚失敗的原因。
細鱗魚這種魚,太嬌氣了。
體型越大,越害怕缺氧。細鱗魚喜歡游動,也是因為這種魚需要足夠的氧氣。
不管海水還是淡水,總有一些特別嬌氣的魚,號稱出水死。
那些魚只要捕撈上來,就很難養活,甚至根本養不活。
云山細鱗魚的魚鰾,魚鰾就是魚泡……
現在的細鱗魚,魚鰾很小,和普通鯽魚差不多。但成年的細鱗魚,魚鰾肥厚,占體重的十分之一,甚至還多。
根據陳放的猜測,等細鱗魚的魚鰾肥厚起來,這種魚,就是真正的出水死了。想移個魚塘都難……
細鱗魚比爬鮡難養的多。
陳放養的爬鮡,幾乎沒怎么死亡。但細鱗魚,會各種死。
之前常見的就是魚吃魚,撐死了。
最近幾個月也偶爾莫名其妙死掉一些,所幸死掉的數量不多。
“這些就是云山細鱗魚?”小舅看著成群結隊的小魚,問道。
“嗯。”陳放點點頭,道:“云山細鱗魚更不好養,需要接近飽和的水溶氧值。”
“接近飽和的水溶氧,這怎么養?”小舅昨晚上網查了一下水溶氧的意思,覺得陳放在吹牛。
陳放兩手一攤,指了指石梯:“再上面就是爬鮡了。現在的爬鮡還小,普遍5——7厘米。”
這個長度代表的是生長速度。差不多半年,5——7厘米的長度,要比外面的普通爬鮡長勢快得多。
來到混養池,最大的爬鮡,已經和最小的細鱗魚開始混養了。
細鱗魚在水面,爬鮡在水底。中間還養著花鰱……
花鰱的數量很少,一個兩百多平米的魚池,里面就幾條十幾條花鰱。
最后到大塘。
大塘全封閉了,里面三個魚苗池中間的平臺,平臺上放著一張桌子,這里有些儀器……可以檢測水溶氧,水HP。
好山出好水,好水養好魚,也好養魚。
想要養稀有淡水魚,最最重要的就是環境。有了好環境,之間是場地建設……
陳放為了建這個漁場,花進去的錢,超過五百萬了。從周柏那里借的400萬,就全投了進去。
小舅他們想養爬鮡,在較好的地形環境下,每畝的投入,估摸著也得要5萬元。這是最低投入了。
畢竟按照正常的弄一畝普通魚塘,要是建水泥墻邊,也得花一萬多接近兩萬。建好一些的,三四萬也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