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董宇文聽說沈見晚要送自己魚下意識就拒絕,但沈見晚卻非常堅持要送,還說讓他先嘗嘗萬一他覺得好吃這稻花魚的名聲便傳出去了,這樣子她家的稻花魚肯定也更好賣。
對于自己的小算盤沈見晚表示也不是什么見不得人的事,所以并不介意直說呢。
果然聽得稻花魚這個名字董宇文先是驚奇了一下,然后也非常的好奇這魚與平常的魚味道有何不同,而沈見晚說的也有理,于是他終于不再猶豫點頭答應了。
接下來在同來的沈二叔的帶領下沈家人便和村里的許多年輕小伙開始撈起了稻田里的魚,其中沈見晚還領著沈敏她們回家取了十多個木桶來裝魚。
最后她們整整撈了十三木桶的魚上來,準備給董宇文等一眾賓客都送幾條放桶里或盆里養著讓他們帶回去。
然后董宇文他們看著這一桶桶打撈上來的鮮活大魚,看到這稻田里養的魚比他們想象的還多還大,之前看到的那一條差不多二尺長的還不是最大的,最大的竟有二尺多長比那條還長一些,他們一行不由喜得見牙不見眼。
嗯,看到這里他們算是確定了這稻田養魚里的魚是真的養成了,而對于田里的稻谷他們也不擔心因為它們也已經開始成熟了,特別是沈見晚她們家應該不出半個月便能收獲了呢。
然后董宇文離開這片稻田的時候還再三的叮囑沈見晚等她們家這片水稻收獲的時候一定要派人去縣城通知他,他要親自前來看著這片水稻的收割,到時候他要親自稱量其畝產量。
雖說廖師爺已經初步判斷了這些水稻的產量,但沒有真正的收獲稱量過還是不能肯定的,他們大家伙都非常的好奇這水稻到底有多少斤的畝產呢。
同時董宇文他還叮囑沈見晚一路撈魚也要把魚的產量記錄下來,這個也算是稻田養魚的物產,到時候這二者他們均要上報。
最后沈見晚她們帶著收獲的十多木桶的魚凱旋而歸,等回到沈家董宇文等一眾賓客便紛紛提出了告辭。
雖然說沈家的流水席是開五天,但像是董宇文他們這些賓客并不會留下吃足五天的宴席才離開,他們這些人通常都是第一第二天上門來送禮拜訪吃一下宴席表示一下就可以,真正上門吃足五天宴席的一般只有附近家境不富裕的百姓,而辦喜宴的人家也有特別請這些不富裕的人吃上幾頓好的做善事的意思。
可以說在她們大和朝辦這種喜宴的目的除了告知祖宗光宗耀祖,另外就是前面的兩大目的了,一個是讓有意交好的像是董宇文這些人上門來拜訪,二來則是奔著請周圍的鄉親們吃頓好的做善事回饋鄉親父老了。
然而董宇文這才提出告辭,他和一眾官吏鄉紳還沒有來得及離開,劉寶琴卻又帶著他們馮家一家子上門來了!
只見劉寶琴和馮有福夫婦聯袂而來,他們的身后跟著馮大才和馮小珍,還有馮有根。
劉寶琴剛來到沈家院門外就看到沈見晚她們送董宇文等一行官員鄉紳出來,看到董宇文他們和他們身邊的人手里提著的稻花魚,她眼里不由閃過一抹貪婪。
看來她得到的消息是真的,這縣令董宇文對沈家非常的關照,這次還打算等夏收的結果出來就用堆肥之法和稻田養魚,還有水車這些沈見晚做出的農業貢獻向朝廷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