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用木炭畫了一幅圖,講得也不是很透。
“葉大叔,我是在一本書上看見過這東西,說是可以提水,但是很多都忘記了,具體不知道該怎么打理。”
“我記得書上寫的是:在水流很急的岸旁打下兩個硬樁,制一大輪,將大輪的軸擱在樁叉上。大輪上半部高出堤岸,下半部浸在水里自由轉動。大輪輪輻外受水板上斜系有一個個竹筒,岸旁湊近輪上水筒的位置,設有水槽。當大輪受水板受急流沖激,輪子轉動,水筒中灌滿水,轉過輪頂時,筒口向下傾斜,水恰好倒入水槽,并沿水槽流向田間……”
“我看看。”葉大修看著這個大型的圓輪想了想,又問了幾句,覺得或許可行。
“葉大叔,我只是隱約記得是這樣,具體行不行我也不知道,您看……?”許欣蘭是想做好事,但是吧她又沒那本事。
“行不行的總得試試。”如果按著她說的法子的話,不用人畜之力日夜不停車水澆地,倒是可以試試。
最壞的結果不外乎就是不行!
反正死馬當成活馬醫。
更何況,村里最不缺的就是竹子。
葉大修去找了村里的人說這個法子。
“算了,我們準備去挑水整田,整出來多少種多少,你那個我不感興趣。”
村里人拒絕的占多數。
倒是張大柱同意跟他一起弄。
巧的是兩家的田都挨得近,也在河床的上方不遠處,如果能制作出來的話倒是可以受益。
最后一商量,兩人決定干。
許欣蘭沒料到葉大修如此信任她。
于是這兩家人在制作水車的時候許欣蘭全程跟進。
時不時的提點意見,用了十天左右,一個像模像樣的水車就立在了河床之上。
“這是什么?”
“聽說叫水車,說是可以從河里提水到田里去。”
“信了你個鬼,就這樣子就可以?”
“看看吧,看稀罕看熱鬧。”
“你有時間看,我可沒有,我還得去整田。”
“整個屁,你們兄弟幾人挑的水倒進去一點影子都沒有,你昨天整的田今天照樣裂縫了。”旁人就笑話道:“要依著我還不如歇歇省省力氣,到時候打一個窩栽一棵秧。”
“今年確實怕只能這樣了。”
“是啊,今年要吃飯怕是難了。”
“最難的是還要交租子要交捐稅,陳家山陳老爺才不會因為天干少半升租。”
“陳老爺才捐了曲大將軍那么多糧,糧倉都是空的就等著收租呢。”
“那今年的糧還不知道會漲成什么樣。”
這邊一群人搖頭嘆息哀嚎。
“出水了,來水了,河水流到上面的田里來啦。”那邊張來福拍著手大聲的歡叫:“太好了,我們家不用挑水栽秧子了。”
什么情況?
眾人蜂而而至,當看著高高的水車將水倒進梯田里時,他們全都瞪大了眼睛:葉家和張家這得省多少力?
毫不夸張的說,只要河水不干,他們就不會減產!
原來這樣的方法真的是可行的。
“早知道……”
世上沒有后悔藥千金難買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