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公交車走動后,情形好了許多,李文也就不那么難受了。
售票員開始賣票了,去汽車站五分錢,這是李文第一坐五分錢的公交車,李文把這張公交車票收藏起來。
到了汽車站,好險呀,差一點誤了長途車,從這個城市到李文老家的縣城只有早上兩班車,第一班六點四十發走了,第二班是七點四十,現在時間已經是七點半了。
李文急匆匆地買了車票,趕緊上了汽車。
果然沒多長時間,汽車發動了,緩緩地離開了這座以煤著稱的城市。
車子行駛很慢,李文靠在車窗邊,看著四周的景色,這已經是深秋了,大部分的莊稼已經收割了,只有少量套種的還有點發綠,仍然佇立在田野里。
隨著汽車的行進,李文的家鄉情節越來越濃,同時,李文內心里也激動起來,后世自從爸媽去世后,李文很少回家,最后的一次離李文穿越前大約六年了,還是那一次回家處理家中老宅的事情。
經過三個多小時的路程,汽車停靠在縣城東汽車站,這座汽車站占地不大,而且還很破舊,一直使用到八十年代末期。
李文很激動,自從她下車的那一瞬間,她的心臟都在怦怦地直跳,都有點控制不住自己了。
出站后,李文沿著縣城的道路一直往東走,大約走三里多遠就能看到了那個熟悉的村莊,李家村,村里大部分人都是姓李的,據說是明朝朱元璋在位的時候一家人從山西搬遷過來,經過幾百年的發展,李家村已經發展為一個人口超過千人的大村莊。
爺爺這個時候應該是村里的大隊長吧,李文記得爺爺五幾年退伍回家后一直在李家村任大隊長,直至后來的村長,村支書。
快到李家村時,李文制止了腳步,自己就這樣直愣愣地過去,爺爺奶奶怎么認自己?
你是誰呀?我們認識你嗎?
李文心想,如果我要說我是你們后來的孫女,你們能信嗎?
李文陷入到一陣迷茫中。
大腦一直在想如何能找到進入李家村的切入點。
流浪到這里的?李家村是不會收留自己的。
尋親的?你問的是哪一家?
李文把自己家的家譜想了一個遍,終于想到了一件往事,小時候經常聽爺爺說,爺爺的父親是弟兄兩個的,在哪個兵荒馬亂的年代,爺爺的叔叔在逃難中走散了,當時只有五六歲大,正處于一個朦朧的年齡,家里人找個好長時間也沒有找到,反正后世李文也沒見過什么人來來過李家村尋親。
估計走散了,一個五六歲的孩子也找不家的,被人收養了或者已經早不在人世了。
李文還記得爺爺一直留著一件玉牌,據爺爺說,是爺爺的爺爺找人買的,爺爺的父親和爺爺的叔叔一人一個,爺爺離世后,把玉牌留給了李文。
李文想到了,當時她放到櫥柜里,現在應該還在。
李文找到一個偏僻的地方,閃身回到了臥室空間里。
把櫥柜翻了一遍,終于在櫥柜的底部找到了爺爺留下的遺物,爺爺的入黨證明,一本用布做封皮的大本子,里面夾雜著各種剪紙資料和奶奶做的鞋樣子,里面居然有二十多張糧票,全國通用的和本地的,除了那兩張五十市斤大金額的糧票是六六年的,其他都是早期發行的,三斤的五斤的不等,正好在這個時代用。
這也太好了!自己正發愁如何弄到糧票,這不是糧票從天上降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