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說:“估計是為了上面的指示,特意成立的養殖中心,專門提供給農村養殖種苗的。”
李書成想了想也對,現在國家要求各個企事業單位自力更生,有幾家養殖中心也不稀奇了。
不過李書成還是有點憂慮,“這么遠的路程,如果要的少了,人家會不會給送,還是要我們去當地購買?”
李文也是無語,只好再編謊言,“他們有車經常來咱們市區這里送貨,估計給送一些豬崽和雞鴨鵝苗,也不會是太難的事情。”
李書成想了想,也狠下心來說:“如果對方不愿意送的話,到時我去老戰友哪里找找關系,看看能找到一輛卡車去拉也可以。”
李文想不到爺爺李書成對李家村要養殖的事這么重視,可能是貧困的壓力促使爺爺李書成他們不得不這么做。
“我去信問問吧,萬一他們給送的話,這不就不麻煩了嗎?還是先統計一下需要的數量,我也好去信,以便和他們那里的養殖場談好。”
“好的,我明天就去統計!”
爺爺李書成立刻答應了。
晚上李文回到了臥室空間,在客廳里上網查詢了一下養殖中心的電話,記錄下來,等李曉東回來了,就要他盡快聯系。
不到一天的時間,李書成就統計好了各家各戶需要養殖的豬雞鴨鵝苗的數量,但是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李家村的錢不夠了。
按照每家每戶都養殖一個豬和十幾只雞鴨的話,也需要幾千元錢,但是前段時間買糧食都花得差不多了,村里賬也沒有多少余錢了,剩下的錢還要應付村里突發的事情。
李文也只能抱歉,她也不希望全村人都去養豬,沒有錢的可以買一些雞鴨鵝苗,況且下年還要開展其他副業,還是需要很多勞動力的。
當李文和爺爺李書成這么一說,爺爺李書成也認可了,每家每戶都去養豬不現實,到時為了豬草打起來也是麻煩,而且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糧食的問題,人都吃不飽,哪來的糧食來喂豬,總不能讓家豬只吃豬草,總要添加一些雜糧來喂養。
村里養幾十頭豬還是能承受住的,其他人就去養雞鴨鵝吧,這些家禽不需要太多糧食的,平時有點蔬菜就可以喂養了。
“那就多訂些雞鴨鵝苗,豬崽三十頭就可以了。”
這樣村里也花費了多少,估計分配上也不會有大的糾葛在里面,畢竟真正有錢買豬崽的沒有太多的人家。
趁機,李文也給爺爺李書成說了她要在臘月二十七那一天去縣城寄信。
爺爺李書成很高興地答應了,還問了一句,“要不要讓你德爺爺去送你?”
李文趕忙拒絕:“剛下雪,路上太滑,就不要馬車了,我走著去縣城就可以。”
奶奶陳茹華聽完兩個人的談話后,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這個豬崽,一定要給家里留一只。”
李文勸解道:“下年又做鞋子,還要做糟魚的,還有時間養豬嗎?”
奶奶陳茹華還是堅持自己的觀點,“養豬不會占用太的時間,平時多拽點豬草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