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服了劉能,曾柔挺著胸脯傲嬌的走了。沒心情在這里耽誤功夫,她要去村子里看看土建情況。
劉軍墾的調研很細致,而且速度也相當的快。只是隨著調查的深入,心中的震撼卻越來越大。
老實說,如果沒有收到制約的話,那么軍墾制藥的發展會更快。而他們如今最大的桎梏就是原材料的供應了。
訂單擺在那里,生產能力擺在那里,只是因為土地就這樣躺平,這對于一個高速發展的企業來說,肯定是不公平的。
情況查明之后,迅速跟趙玲兒做了匯報。趙玲兒其實并不在意這個結果,之所以讓劉軍墾做這件事,無非就是不平衡罷了。
而查清楚之后的劉軍墾,卻沒有打算這樣結束。而是迅速在會議上把詳實的數據公開。
會場上一片嘩然,這些年陸續提拔上來的年輕人都是有進取心的,本就不滿這一段市里的對于發展方向的把控。
如今這方向竟然遇見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發展,這種事情可就不能忽視了。
接下來,發言很踴躍,雖然還是有一部分人支持馬蓉她們,但是矛盾已經形成。
而一向銳意進取的馬蓉,卻出人預料的堅持了既定方針,沒有絲毫的妥協,而班子里面的幾個人意見和她是一致的,事情也就就此擱置下來。
不過軍墾制藥的問題就此徹底解決了,雖然還是農業公司主導,但他們卻有了自主權。
其實馬蓉她們的堅持也有自己的道理。北疆是一個邊境省份,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兵團所屬的性質,決定了自己的使命。
并不是和平時期就該放下一切戒備,而且必須要完成他們該完成的事情。
一個大規模的現代化工業城市雖然在經濟上肯定騰飛,但是帶來的一些事情同樣跟本身的使命有沖突。
所以,馬蓉和趙玲兒她們,決定還是堅持自己的原則,在保證發展的基礎上,穩定才是根本。
因為班子成員比較齊心,事情并沒有被反應到上面。軍墾城還是按照原有的軌道在運行。
而葉雨季此時正在大展拳腳,原有的國道被拓寬,而一些重要的城市之間開始修建高速路。
要知道,北疆這個地方最明顯的特點就是遼闊。
一個城市到一個城市時間,汽車要不跑十小時以上,那都顯不出來是北疆。
雖然幾次修路運動,讓整個北疆的道路改善了很多,但是相對于內地,條件還是差了很多。
最起碼境內還有很多石子路,車子跑在上面不但顛簸,而且還跑不起來,按照司機們的話說
胃不好的人在這種路上去經常跑跑,你吃石頭都能消化了,都不用胃自己運動,外力都可以給你輔助完成了。
不過這種路段大多是不發達地區,沒有多少運輸需要的。當地百姓也都習慣了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
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閉塞已經成了影響發展的桎梏,要打破這種桎梏,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修路。
國家在這方面投入的力度也很大,當時有一句口號大家都知道。
“要致富,先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