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領域,戰士推出全球首款新能源產業指數基金,吸引了主權財富基金和養老基金的巨額投資。
在教育領域,與麻省理工、清華大學共建“未來能源學院”,每年培養數千名新能源領域專業人才。
在文化領域,以電動汽車為主題的沉浸式體驗館“能量方舟”在全球30個城市落地,成為科技與藝術融合的新地標。
當北極圈的科考隊開著戰士電動越野車穿越冰原,當非洲村莊用戰士移動電站點亮第一盞電燈,當中國高鐵用上戰士儲能系統實現節能運行。
葉雨澤站在戰士集團成立40周年慶典的舞臺上,望著臺下來自世界各地的合作伙伴和員工,說出了那句意味深長的話:
“我們曾經追趕世界,如今,我們要和世界一起,追趕未來。”
在紐約時代廣場,戰士電動汽車的巨幅廣告循環播放著人類駕駛著“星穹”飛向火星的科幻畫面。
納斯達克交易所里,戰士集團的股票代碼依然在不斷刷新紀錄。
但對于葉雨澤和他的團隊來說,這從來不是終點——
他們的目光,早已投向了更遙遠的星辰大海,在那里,新能源革命的浪潮,正推動著人類文明邁向新的紀元。
隨著戰士集團的影響力滲透至全球能源、交通與科技領域,一場關于人類生存方式的變革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展開。
在敦煌戈壁深處,戰士集團聯合華夏科學院啟動了“逐日計劃“——建造占地相當于三個新加坡面積的超級光伏矩陣。
這個由8.6萬塊智能追蹤光伏板組成的陣列,配合液態空氣儲能系統,將成為連接中亞電網的核心樞紐。
當第一束電流通過超高壓直流線路輸送至歐洲時,德國能源部長驚嘆道:
“這不僅是能源輸送,更是文明互聯的新動脈。“
此時,王麗娜帶領的科研團隊在量子電池領域取得突破。
實驗室里,全球首個基于拓撲量子態的電池原型機成功實現充放電,其能量密度是現有固態電池的20倍。
這個發現讓葉風立即啟動“黑洞計劃“。
在xzald區建造全球首個量子電池量產基地,利用高海拔環境的純凈電磁環境確保生產精度。
當第一批量子電池搭載在戰士最新款概念車“星艦“上時,續航里程直接突破5000公里,徹底終結了里程焦慮的時代。
在商業布局上,魏玉祥展現出更為激進的策略。
他主導的“全球節點“計劃耗資200億美元,通過股權置換與戰略投資,控股了全球三大港口運營商、五大鐵路集團和七家航空貨運公司。
戰士電動汽車不再局限于陸地行駛,其標準化電池包可無縫接駁海運集裝箱、鐵路貨運車廂與貨運飛機,形成覆蓋海陸空的全維度零碳物流網絡。
當第一列裝載著戰士電動汽車的中歐班列駛入鹿特丹港時,港口起重機自動將車輛電池與碼頭儲能系統連接,實現了能源的即時共享。
面對戰士集團的全方位擴張,全球傳統能源巨頭坐不住了。
埃克森美孚聯合沙特阿美發起“藍色能源聯盟“,企圖通過壓低油價和天然氣價格,擠壓新能源市場的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