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葉風早有準備,他親自飛往中東,與阿聯酋王儲達成“沙漠太陽“協議。
戰士集團幫助阿聯酋建設全球最大的光熱電站群。
作為交換,阿聯酋主權基金注資戰士集團旗下的太空能源公司,共同探索“太陽能空間發電“項目。
在地球軌道上,戰士集團發射的“逐日者號“空間電站開始試運行。
這個直徑達3公里的巨型環狀結構,將太陽能轉化為微波束定向傳輸至地面接收站。
當第一束能量束成功點亮撒哈拉沙漠中的試點城市時,全球科學界意識到,人類真正進入了“太空能源時代“。
葉風在聯合國特別會議上宣布:“太空電站的技術將向全人類開放,我們希望以此為契機,推動地球文明向i型文明邁進。“
然而,技術的飛速發展也帶來了新的問題。
歐盟以“數據安全“為由,要求戰士集團開放自動駕駛系統的底層代碼。
美國政府出臺法案,限制量子電池技術的出口。
面對圍堵,葉風啟動“文明方舟“計劃:在馬爾代夫建設全球首個區塊鏈能源交易平臺,所有能源交易數據通過量子加密技術上鏈存證。
在南極大陸建立“未來之城“,這座完全由戰士集團技術支撐的城市,將成為驗證新技術、新制度的試驗場。
在文化領域,戰士集團發起“地球脈動“藝術項目。
藝術家們駕駛著改裝的戰士電動汽車,沿著古絲綢之路進行創作,將沿途的風土人情轉化為全息投影,通過車載5g網絡實時傳輸至全球。
當敦煌壁畫的數字化影像在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立體呈現時,觀眾們才意識到,這輛電動汽車不僅是交通工具,更是連接人類文明的時空膠囊。
若干年后,在紐約聯合國總部,第79屆大會通過了由戰士集團參與起草的《全球能源憲章》。
憲章中明確提出:“清潔、可持續的能源是人類的基本權利“。
此時的戰士集團,已從一家汽車制造企業蛻變為推動文明進步的核心力量。
其開發的“行星大腦“系統,整合了全球能源、交通、氣候數據,成為人類應對環境危機的決策中樞。
葉雨澤站在集團總部的觀景臺上,看著遠處用戰士太陽能板拼成的地球圖案,耳邊響起兒子葉風的話:
“父親,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不是重復過去的輝煌,而是創造讓后人驚嘆的未來。“
夕陽西下,無數輛戰士電動汽車在城市道路上有序穿梭,它們不僅是行駛的交通工具,更是這個文明時代跳動的脈搏,向著未知的宇宙,永不停歇地前進。
而這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操作,已經徹底征服了所有人,于是在大家的一再請求下。
葉雨澤終于把原本留給二兒子的戰士集團交到了葉風手上。
因為葉風已經用他的能力證明,他是一個可以讓戰士集團走的更遠的人。
但有一條要求葉雨澤跟他說的很清楚,那就是戰士集團的核心技術,永遠屬于華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