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墾城的光伏板在臘月的寒風里泛著冷光。
葉雨澤剛把伊萬團隊新出的農機氫燃料系統專利證書鎖進保險柜,李林東就抱著筆記本電腦闖了進來,屏幕上滾動著華爾街日報的頭條——
《東方新能源壟斷威脅論:誰在操控全球能源定價權?》
“米國能源部聯合埃克森美孚、雪佛龍搞了個‘清潔能源安全聯盟’,”李林東指著報道里的簽名頁:
“十五家石油巨頭聯名,要求wto對咱們的‘雙能車’增收反傾銷稅,理由是‘光伏制氫技術存在政府補貼’。”
窗外的雪突然下得急了,葉雨澤看著玻璃上蜿蜒的冰紋,想起三年前葉風在華盛頓國會上舌戰群儒的場景。
那時未來進步黨剛拿下眾議院四十七個席位,硬生生頂住了第一波“技術壁壘”提案。
可這次不同,報道配圖里,得克薩斯州的油田上,數百口油井正在連夜復工,黑色的原油順著管道流淌,在雪地里映出詭異的光澤。
“他們不是怕補貼,是怕儲氫罐里的水。”
葉雨澤敲了敲屏幕上的氫燃料分子式,“當拖拉機排出的水能澆地,鉆井平臺不再冒黑煙,那些躺在石油美元上的人,坐不住了。”
話音未落,葉風的越洋電話打了進來,背景音里夾雜著議會辯論的嘈雜。
“剛收到消息,米國商務部要對咱們的儲氫罐發起337調查,說專利侵權。”
他的聲音透過電流傳來,帶著金屬般的冷硬。
“牽頭的是通用汽車,他們手里攥著二十年前的一項燃料電池舊專利,說我們的低溫啟動技術繞不開他們的保護范圍。”
葉雨澤忽然想起伊萬辦公室墻上掛著的那張專利地圖,密密麻麻的紅線標注著全球氫燃料技術的壁壘。
“讓法務部把伊萬團隊在漠河做的-50c啟動數據發過去。”
他頓了頓,“再把卡塔爾那三百輛車的沙塵暴測試報告附上,告訴他們,真正的技術,是在沙漠里跑出來的,不是在專利局畫出來的。”
掛了電話,李林東遞過來一份加密文件。
是德國博世集團發來的警告函,說如果繼續和卡塔爾合作改裝鉆井設備,就終止氫燃料閥的供應。
“施耐德昨天還在談共建研發中心,今天就翻臉了。”
他冷笑一聲,“歐盟的《碳邊境調節機制》下個月生效,他們是想逼著咱們站隊。”
葉雨澤翻開文件,里面夾著一張照片。
沙特阿美的煉油廠外,數十輛“雙能車”正在裝卸設備,車身上的光伏板在沙漠烈日下閃著藍光。
“告訴施耐德,伊萬新研發的氫燃料閥精度已經做到0.03毫米了。”
他指尖劃過照片里工人額頭的汗珠,“從明天起,博世的訂單暫停,我們自己的生產線,三天后投產。”
夜色漸深時,軍墾城的研發中心依舊燈火通明。
伊萬正帶著團隊拆解博世的燃料閥,放大鏡下,精密的齒輪咬合處有一道細微的磨損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