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說,戰士發動機比駱駝還耐渴,在撒哈拉連續運轉七十二小時不用加水。”
伊萬忽然哼起了俄語老歌,手里的鉛筆在圖紙上飛快游走。
他算出新發動機的熱效率能突破48%,這意味著一臺重型卡車每年能省下兩噸柴油。
“那些歐洲人忘了,”他抬頭時眼里閃著光:
“十年前他們禁用我們的高壓共軌技術,結果我們搞出了雙噴射系統,現在他們的豪華車都在偷偷仿造。”
深夜的研發中心,燈火比星星還密。王麗娜的團隊在測試碳捕捉模塊的耐腐蝕性,伊萬帶著徒弟調試發動機的低溫啟動程序——
他們要確保這臺機器能在西伯利亞的零下五十度里,像在軍墾城的暖陽里一樣可靠。
車間里,第一臺“藍鯨”原型機正在試運行,排氣管排出的氣體經過過濾,竟能看見凝結的水珠,滴在檢測紙上,ph值顯示為中性。
葉風那邊傳來了好消息,俄亥俄州的議員們集體提交了反對提案,理由是“損害農民利益”。
蘇西則在共和黨內部放出消息,稱加征關稅會讓美國本土的發動機維修廠倒閉——
畢竟全美70%的發動機維修技師,學的都是戰士發動機的構造。
“那些資本大佬忘了,”葉風在視頻里笑得輕松,
“他們的加油站、維修店、零件廠,早就和我們綁在一起了。”
一周后,歐盟的碳排放法案修正案通過,但特意加了條補充條款:
“采用自主研發碳捕捉技術的發動機可豁免檢測”。
德國汽車協會的會長在記者會上支支吾吾,沒人知道他前一天收到了多少封來自車企的抗議郵件——
那些車企的生產線,早就適配了戰士發動機的安裝尺寸。
軍墾城的晨光里,“藍鯨”發動機被裝在一輛半掛車上,準備送往阿根廷的農場。
葉雨澤摸著冰涼的缸體,忽然想起葉風小時候問他:
“為什么我們非要做發動機?”
那時他指著棉田里的拖拉機說:“機器和人一樣,得有顆強韌的心臟,才能扛住風雨。”
遠處的公路上,新能源車隊與燃油卡車并排行駛,陽光透過光伏板,在“藍鯨”發動機的外殼上折射出流動的光斑。
王麗娜看著儀表盤上跳動的油耗數據,忽然明白葉雨澤常說的那句話——
真正的強大,不是讓誰消失,而是讓每種力量都能找到自己的戰場。
伊萬正給非洲的合作伙伴發郵件,附上“藍鯨”發動機的維修手冊。
手冊最后一頁印著軍墾城的照片,棉田盡頭,年輕工程師們的身影被夕陽拉得很長。
他知道,這臺機器會像它的前輩們一樣,在世界的每個角落生根,用轟鳴告訴人們:
“有些堅持,從來不會過時。”
葉風在紐約交易所的大屏前駐足,戰士集團的股價又漲了,這次領漲的不是新能源板塊,而是燃油發動機的研發投入。
他想起蘇西說的話:“那些想困住你的墻,最終都會變成你的階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