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此刻天邊的彩虹,一端連著軍墾城的棉田,一端系著華盛頓的國會山。
中間跨越的,不僅是海洋與沙漠,更是舊時代與新世界的距離。
而那些在風雨里倔強生長的綠意,終將告訴世界:
“能源的革命,從來不是誰取代誰,而是所有的光與熱,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共同溫暖這片土地。”
軍墾城的秋意漸濃,棉田翻涌著金浪,葉雨澤站在研發中心頂樓,望著停車場里錯落停放的燃油車、電動車與氫能車,忽然聽見樓下傳來金屬碰撞的脆響。
王麗娜正蹲在一輛柴油皮卡旁,手里的扳手在發動機艙里翻飛,伊萬舉著游標卡尺在一旁念叨:
“缸徑再縮0.2毫米,壓縮比能提兩個百分點。”
這場景讓葉雨澤想起三十年前,他們在車間里敲打出第一臺戰士發動機的模樣。
那時誰也想不到,這臺帶著機油味的鐵疙瘩會走遍世界——
如今漢堡港的集裝箱卡車、里約熱內盧的公交專線、迪拜沙漠里的油罐車,引擎蓋下跳動的都是戰士的“心臟”。
王麗娜擦了擦手上的油污,手機屏幕上正跳出全球發動機出貨量報表:累計突破3億臺,市場占有率67%。
“歐盟的碳排放法案又加了條尾巴。”
她把報表轉給葉雨澤,“要求2026年起,所有燃油發動機必須加裝碳捕捉裝置,否則禁止入關。”
屏幕上,德國汽車協會的聲明赫然在目,字里行間都是對戰士發動機的針對——
畢竟歐洲車企的發動機故障率是戰士的三倍,唯有靠法規筑起壁壘。
伊萬突然拍了下大腿,把一張圖紙拍在引擎蓋上:
“讓他們加!我們的‘藍鯨’發動機本來就預留了改裝位。”
圖紙上,新型燃油發動機的剖面圖里,碳捕捉模塊像肺葉般貼合在排氣系統旁。
“油耗降15%,馬力提20%,再加裝這個,排放比他們的電動車充電時的火電還干凈。”
正說著,葉風的視頻電話打了進來,背景是眾議院的辯論廳。
他手里捏著一份文件,聲音壓得很低:
“殼牌聯合埃克森美孚,買通了十七個議員,準備提案對戰士發動機加征300%關稅。”
鏡頭掃過旁聽席,蘇西正坐在共和黨議員中間,悄悄比了個“三”的手勢——那是她和葉風約定的信號,代表有三位關鍵議員可以爭取。
“告訴蘇西,把俄亥俄州的農機協會數據發過去。”
葉雨澤忽然開口,“那里90%的拖拉機用的是我們的發動機,要是加稅,秋收時他們得停擺半個月。”
葉風眼睛一亮,他知道父親說的是實話——去年俄亥俄州遭遇颶風,正是戰士發動機的防水性能,讓農機在積水中堅持搶收,保住了全州三成的玉米。
掛了電話,王麗娜的手機響了,是巴西經銷商發來的視頻。
里約的貧民窟里,一輛戰士皮卡正頂著暴雨爬坡,引擎轟鳴沉穩得像擂鼓。
“這是五年前賣出去的‘老黃牛’,跑了八十萬公里,發動機沒動過一個螺絲。”
她笑著點開另一段視頻,尼日利亞的石油工人正用戰士發動機改裝的抽油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