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噠莎正在圣彼得堡參加一個重要會議,電話打到楊雪這里。
楊雪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她沒有不懂裝懂,而是立刻打開公司內部系統,調出該設備的型號、圖紙和維護記錄,同時一邊聽著電話,一邊快速記錄關鍵信息。
“謝爾蓋經理,”她打斷對方的抱怨,聲音清晰而鎮定:
“請告訴我三號泵站的實時壓力數據,還有,上次維護時更換的密封件批次號是多少?”
電話那頭的經理顯然沒料到莫斯科總部的小姐能問出如此具體專業的問題,一時語塞,然后才慌忙去找數據。
楊雪根據得到的信息,對比系統圖紙和維護手冊,初步判斷是低溫導致的密封件脆性斷裂,而非經理暗示的復雜主機故障。
她立刻聯系備用零件供應商,確認庫存和加急運輸路線,同時命令現場經理先啟動備用設備維持最低產量,并做好安全防護。
整個處理過程條理清晰,指令明確,雖然略帶青澀,卻顯露出不容置疑的決斷力。
等到噠莎會議結束趕回,危機已經基本解除。
噠莎看著女兒疲憊卻閃著光的臉龐,聽著助理匯報的處理過程,心中充滿了驕傲。
她意識到,女兒不僅是在學習,更是在飛速成長,已經開始能夠獨當一面。
當然,過程中也并非沒有失誤。她曾因過于相信一份表面完美的合同而差點讓公司蒙受損失,也曾因對某個地區的文化習俗了解不夠而在社交場合無意中冒犯了一位潛在合作伙伴。
但每一次失誤,噠莎都沒有過多責備,而是幫她分析原因,總結經驗。楊雪也從中學到了謹慎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全面地考量問題。
葉飛依舊忙碌,他們的見面次數屈指可數。因為軍校生活跟部隊沒有區別,時間根本不屬于自己。
但每次見面,葉飛都能感覺到楊雪的變化。
她談論起公司業務、國際油價、管道政治時,眼中閃爍的光芒自信而從容,不再是那個只會在山坡上遙望他的小女孩。
他們之間的交流,除了童年的回憶和情感的羈絆,更多了關于現實、關于未來的深刻話題。
葉飛會和她討論地緣沖突對能源安全的影響,楊雪則會分享談判桌上的技巧與人性觀察。他們互相啟發,彼此支撐。
兩個青梅竹馬的小伙伴,都已經不知不覺中開始長大,開始成熟,而心中那份朦朧的感情,也漸漸清晰起來。
周末的木屋聚會依然繼續。謝爾蓋依舊嚷嚷著要當將軍,但也會好奇地向楊雪打聽“做生意是不是比打仗還刺激?”
伊萬在分析政治格局時,開始會有意識地詢問楊雪關于能源要素的看法。
甚至連沉默的安德烈,也嘗試為“兄弟能源”的網絡安全系統提供一些建議。
安吉拉偶爾也會抽出時間參加他們的聚會,這個政壇老鳥,發表的看法和意見,自然不是他們這些孩子能比的。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安吉拉無形中已經成為了他們的老師,不知不覺間已經把他們帶入了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世界。
而這個世界不僅僅有著他們夢想中的曙光,還有更加殘酷的東西,因為軍人這個職業,注定不會那么美好,而離別和死亡,才是常態。
木屋里的爐火依舊溫暖,烤蘋果和奶茶的香氣彌漫。
噠莎看著這群充滿活力的年輕人,看著女兒在其中自信地交談、微笑,仿佛看到了新的希望和傳承。
她知道,楊雪選擇的這條路充滿挑戰,但她走得堅定而扎實。
她的世界,早已不再局限于對葉飛的思念,而是擴展到了更廣闊的天地——屬于她楊雪自己的、充滿挑戰與機遇的天地。
而這一切,都只是開始。更大的風浪、更復雜的博弈還在未來等待著她,但此時的楊雪,已經準備好了槳櫓,渴望駛向更深邃的海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