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結識了來自哈薩克斯坦、志向成為外交官的阿依努爾,以及父親是俄羅斯科學院院士、癡迷數學的安靜男孩馬克西姆。她的校園生活,開始變得豐富而充實。
但真正的挑戰,來自于幫母親噠莎打理公司業務。
噠莎的公司名為“兄弟能源”,主要業務就是管理那兩處高產油田及通往軍墾城的輸油管道。
這是一個資產龐大、關系網絡錯綜復雜的實體。噠莎并未一開始就讓楊雪接觸核心決策,而是讓她從基礎做起。
“雪兒,先跟著安娜阿姨,她是公司的元老,也是財務總監。你需要先看懂我們的錢是怎么流動的。”
噠莎的安排清晰而穩妥。
安娜是一位一絲不茍、面容嚴肅的中年女性,對數字有著近乎苛刻的精準要求。
她最初對這位“大小姐”的到來心存疑慮,認為這不過是富家女的一時興起。
楊雪沒有被安娜的冷淡嚇退。她每天準時出現在財務部,安靜地坐在一旁,看安娜如何處理賬目、審核預算、與銀行對接。
她拿出在學校啃讀文學的勁頭,自學會計基礎、國際結算規則。她會記下所有不懂的術語,然后在午休時或下班后,禮貌地向安娜請教。
安娜起初只是敷衍回答,但很快發現,這個女孩問題提得越來越切中要害,理解速度驚人,甚至能偶爾指出報表中一個不易察覺的數據邏輯錯誤。
更難得的是,楊雪絲毫沒有驕矜之氣,端茶倒水、整理文件這些瑣事也做得認真細致。
一次,公司與一個歐洲設備供應商的合同支付條款出現了爭議,對方以匯率波動為由要求額外補償,言辭強硬。
安娜正為此焦頭爛額,準備妥協部分條款。
楊雪仔細閱讀了合同原文和過往郵件,輕聲對安娜說:
“安娜阿姨,我看合同附件三的補充條款里,明確約定了以付款日莫斯科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mibor)為基準進行匯率風險分攤,而非對方現在要求的固定匯率。是他們忽略了這一點。”
安娜一愣,急忙翻出厚厚的合同附件,果然找到了那條因為字體較小而被忽略的條款!她驚訝地看著楊雪:
“你怎么注意到這個的?”
楊雪微微臉紅:“我……我看東西比較慢,喜歡一條一條仔細看。”
憑借這一發現,安娜在后續談判中據理力爭,成功維護了公司利益。
事后,安娜第一次對楊雪露出了真誠的笑容:
“小姐,你有一雙發現細節的眼睛,這在生意場上非常寶貴。”
從此,安娜開始真心實意地教導楊雪,將她視為真正的助手而非累贅。
隨著對財務的熟悉,噠莎開始讓楊雪接觸更核心的業務——與管道沿線地方政府的稅費協商、與軍墾城那邊對接輸油計劃的月度會議、甚至是一些與俄羅斯能源部下屬機構的非正式溝通。
這些場合遠比辦公室復雜。楊雪需要面對精明世故的官員、經驗老道的談判對手。
她依然話不多,但觀察力極強。她能敏銳地捕捉到對方話語中的真實意圖和細微的情緒變化。
在一次關于地方環保附加費的談判僵局中,正是楊雪注意到對方負責人對桌上擺放的、產自軍墾城的特色奶制品多看了幾眼。
會后,她悄悄讓噠莎準備了幾箱優質的軍墾城奶制品和幾瓶上好中國白酒,以“家鄉特產,聊表心意”的名義送了過去。
這份恰到好處、不顯山露水的“心意”,巧妙地在正式談判渠道之外緩和了氣氛,為后續達成協議創造了良好條件。噠莎對女兒的這份悟性和細膩贊賞不已。
然而,挑戰并未停止。油田的日常運營也并非一帆風順。
一個寒冷的冬日,一處偏遠采油區的設備因極寒天氣突發故障,可能導致停產。
現場經理匯報時語氣焦急,充斥著技術術語和推諉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