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并容易,融合難。葉柔、葉眉和楊三深知這一點。巨大的慶典過后,繁瑣但至關重要的整合工作立即展開。
在新并入的阿丹北部地區,“希望草”項目繼續作為先鋒。
索盟農業部投入巨資,擴大種植面積,并建立了大型的現代化畜牧產品加工廠,直接將當地的牧業生產納入聯盟的經濟循環。
牧民們獲得了比過去高得多的穩定收入,對聯盟的認同感與日俱增。
在里桑的部落地區和基貝拉,葉眉推出了創新的“發展券”制度。每個家庭都能獲得一筆電子貨幣形式的發展券,只能用于在聯盟指定的商店購買種子、化肥、小型農機具,或是支付技能培訓費用。
這些商店的歸屬權自然是軍墾超市,如今的軍墾超市,已經成為全世界規模最大的零售商,遍布全世界各個角落。
按照二紅的話說:“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軍墾超市!”
這句話真不是吹牛,因為軍墾超市的發展模式,就是一個個規模不大的便利店,非常容易建立。
自己女兒的國家,她更是不遺余力……
這一招巧妙地促進了生產,拉動了內需,并將新地區的經濟生活逐步納入聯盟的統一市場體系。
新的學校在以驚人的速度被建立起來,教材統一采用索盟編制的版本,強調國家認同、聯盟的優越性以及實用技能。
教材里不僅有斯瓦希里語、英語,還加入了簡單的漢語課程。
來自核心區的教師被鼓勵甚至強制要求到新地區輪崗教學,薪酬豐厚。廣播和電視信號全面覆蓋新領土。
節目內容經過精心設計,除了新聞和娛樂,大量播放展現索盟核心區繁榮生活、各族和諧共處的紀錄片和電視劇。
葉眉甚至邀請原阿丹、里桑地區的長老和藝術家參與節目制作,在強調統一的同時,也表現出對地方文化的尊重與吸納。
楊三主導了安全與行政體系的整合。原地區的武裝力量被徹底打散整編,軍官進入索盟軍事學院接受“再教育”,士兵則融入各部隊。
同時,大量的行政官員從核心區被派往新地區,擔任關鍵職務,確保政令暢通。
他們也負責發掘和提拔當地親聯盟的精英,給予他們職位和榮譽,形成新的地方治理骨干。
聯盟的法律逐步取代原有地區五花八門甚至相互矛盾的習慣法與舊法條。
特別是涉及土地、貿易和公民權利的法案,得到了強力推行,為新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提供了框架。
??月底了,咋就沒點動靜?情何以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