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登場的是阿克蘇的名菜——馕包肉。一大盤燉得爛爛的羊肉,連同濃郁的湯汁,直接澆在切好的馕塊上。
馕吸飽了肉湯,變得軟糯咸香,羊肉更是入口即化。這簡直是為“傷員”李林東量身定做的美食,不用怎么走動,就能大快朵頤。
“嗯!這個好!這個適合我!”李林東坐在桌前,吃得滿嘴流油,瞬間忘記了疼痛。
接著是阿克蘇鴿子湯。用本地優質鴿子慢燉而成,湯色清亮,味道卻極其鮮美,是滋補的佳品。大家每人一盅,喝得渾身舒坦。
當然,也少不了各種烤肉和拌面。阿克蘇的拌面尤其勁道,過油肉拌面、野蘑菇拌面,都讓老人們贊不絕口。
雖然沒吃到新鮮的冰糖心蘋果,但喝到了當地特產的蘋果汁,酸甜可口,也算是彌補了一絲遺憾。
第二天,李林東的腳傷好轉了些,但仍需休息。大部隊去了著名的柯柯牙防風林工程參觀,感受阿克蘇人民如何將荒漠變綠洲的奇跡。
而“傷員”李林東和自愿留下來照顧他的魏玉祥(其實是想找個借口偷懶),則在酒店附近探索,居然找到了一家極其地道的木瓜烤奶小店。
新鮮的牛奶放在木瓜挖空的瓢里,加上杏仁、葡萄干等干果,在馕坑里慢烤,奶香混合著果香,味道奇妙而美味。
等大部隊回來,兩人得意地炫耀自己的“發現”,引得大家口水直流,紛紛要求再去一次。于是,下午茶就變成了木瓜烤奶大會。
在阿克蘇,他們不僅領略了地質奇觀的壯美,也體驗了“戰友”受傷后互相照顧的溫情,更用一道道美味撫慰了旅途的疲憊和小小的“驚險”。
李林東的腳踝在美食和友情的“治療”下,似乎也好得更快了。
接下來,他們將前往南疆的重鎮,被譽為“瓜果之鄉”、“歌舞之鄉”的喀什,所有人都期待著那里更加濃烈的異域風情和更加豐富多彩的故事。
告別阿克蘇,旅行團沿著南疆鐵路線繼續向西,目的地是所有人心中南疆乃至整個xj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喀什。
越靠近喀什,濃郁的民族風情愈發明顯。路邊巴扎(集市)越來越多,戴著四楞小花帽的人們、穿著艾德萊斯綢裙子的婦女、裝飾華麗的大篷車……一切都充滿了新鮮感。
當車子終于駛入喀什市區,那種沖擊感達到了頂峰。
高臺民居層層疊疊,仿佛一座巨大的黃土迷宮。
艾提尕爾清真寺莊嚴肅穆;街上人來人往,各種語言交織,仿佛置身于一個異國他鄉。
“這……這也太有特色了!”一下車,就連見多識廣的葉雨澤也發出了驚嘆。
大家的好奇心被徹底點燃,相機幾乎就沒停過。一陣“咔咔”聲絡繹不絕。
首先自然是逛喀什古城。穿行在迷宮般的巷弄里,兩旁是各種手工作坊。
銅器店里的敲打聲叮當作響,工匠手下綻放出精美的花紋,木器店散發著木香。
樂器店里掛滿了熱瓦普、都塔爾;艾德萊斯綢作坊里,女工們正在熟練地扎染絲綢……
每一家小店都像一個微型的博物館,讓人流連忘返。
“老楊,快看,這銅壺多漂亮!買一個回去泡奶茶?”
葉雨澤打趣道。楊革勇還真蹲下來仔細研究,和店主用計算器比劃著價錢,最后居然真買了一把亮晶晶的銅壺,寶貝似的抱在懷里。
美食探索更是重中之重。艾提尕爾廣場周邊簡直是美食天堂。
首先不能錯過的就是喀什烤包子(薩木薩)。這里的烤包子比庫爾勒的更大,皮更薄,餡更多,湯汁更足。
一口咬下去,滾燙的肉汁噴射而出,燙得人直吸涼氣卻又舍不得放下。
“哎呀!過癮!就是太燙了!”凱文被燙得直跳腳,逗得大家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