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是缸子肉。一個個巨大的陶瓷缸里,燉著大塊的羊肉、胡蘿卜、恰瑪古(蕪菁),湯味醇厚,肉爛湯鮮。就著一個馕,就是一頓極其滿足的美餐。
手抓飯更是精彩。喀什的手抓飯油光锃亮,米粒分明,除了胡蘿卜和黃蘿卜,還有大塊的羊肉、葡萄干、杏干等干果,口感豐富,香甜可口。大家學著當地人的樣子,用手抓著一吃,別有一番風味。
還有米腸子與面肺子這種特色小吃,雖然有些人不太愛吃,但在楊革勇“帶頭示范”下,也都嘗了鮮,那獨特的口感和風味讓人印象深刻。跟北疆的還真的不太一樣。
當然,在喀什,最不能錯過的就是夜市。
當夜幕降臨,汗巴扎夜市人潮涌動,燈火通明。各種小吃攤散發出的香味彌漫在空氣中。
烤蛋(在炭火上烤熟,撒上調料)、酸奶粽子、冰碴酸奶、各種水果干果……讓人眼花繚亂,胃口大開。老人們從街頭吃到街尾,恨不得多長幾個胃。
“不行了不行了,再吃下去,老李的腳傷沒好,我的胃要先‘工傷’了!”魏玉祥捧著肚子嚷嚷,但眼睛還盯著下一個賣瑪仁糖(切糕)的攤子。
除了吃,喀什還是歌舞的海洋。在古城的街角,經常能看到即興的歌舞表演。
一位老人彈起熱瓦普,幾個孩子就能隨著節奏翩翩起舞,那種天生的節奏感和快樂感染著每一個人。
旅行團甚至受邀參加了一個當地家庭的婚禮預熱派對(麥西來甫)。
在歡快的鼓點和新郎新娘家人熱情的邀請下,老家伙們也放下了矜持,跟著學跳起了簡單的維吾爾族舞蹈。
楊革勇又是最活躍的那個,雖然動作笨拙滑稽,但他毫不在乎,盡情投入,引得主人家哈哈大笑,紛紛給他豎起大拇指。
葉雨澤看著他,對旁邊的李林東說:“看老楊這架勢,是真想留在這邊放羊了。”
在喀什盡情體驗了三天濃郁的民族風情和美食盛宴后,他們的南疆之旅也接近了尾聲。按照計劃,他們將前往此行的最后一站——帕米爾高原。
汽車沿著中巴友誼公路(喀喇昆侖公路)盤旋而上,海拔逐漸升高,景色再次發生巨變。
蔥郁的綠洲被甩在身后,眼前是壯闊的雪山、冰川、以及猶如藍寶石般鑲嵌在高原上的白沙湖和喀拉庫勒湖。
慕士塔格峰巍峨雄偉,公格爾峰險峻挺拔,它們靜靜地屹立在那里,迎接又送接著來往的旅人。
高原的寒風讓大家紛紛穿上了厚外套,略微的缺氧感也讓步伐慢了下來。但面對如此壯麗的景色,所有人都覺得值得。
他們在tskegtjk自治縣(塔縣)停留,拜訪了熱情的塔吉克族牧民家。
品嘗了塔吉克族的奶茶(咸味,加入奶皮子,非常醇厚)和牦牛肉火鍋。
聽著鷹笛悠揚的聲音,看著塔吉克姑娘跳起模仿雄鷹的舞蹈,感受著這個“云端民族”的淳樸與豪放。
李林東的腳傷好了大半,但為了保險起見,他沒有參與近距離觀看冰川的小范圍徒步,而是和幾個選擇休息的老人留在石頭城遺址附近,遠眺著古絲綢之路的遺跡和遠處的雪山,感慨著歷史的變遷和自然的永恒。
最后一天的傍晚,旅行團站在帕米爾高原之上,回望來路。腳下是蒼茫大地,頭頂是觸手可及的藍天白云。
葉雨澤深吸了一口清冷而稀薄的空氣,看著身邊這些共同經歷了近一個月旅程的老伙計們——經歷了草原賽馬的歡鬧、峽谷“遇險”的緊張、喀什夜市的饕餮、高原反應的微微不適,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風霜,卻也洋溢著一種煥發活力的光彩。
“這一趟,從北疆到南疆,看了這輩子都沒看過的好風景,吃了從來沒吃過的好吃的,鬧了不少笑話,也長了見識。”
葉雨澤緩緩說道,“咱們這把老骨頭,還能這么折騰,還能一起看世界,真好。”
楊革勇抱著他的銅壺,接口道:“是啊,老葉。以前光顧著埋頭賺錢,總覺得風景就在那,隨時都能看。現在才知道,看風景要趁早,享生活要及時。下次,咱們去哪?”
“下次?”葉雨澤笑了,“不是說好了去帕米爾嗎?這不已經到了?”
“哦對對對!那……下下次?”楊革勇也樂了。
眾人都笑了起來。笑聲在高原純凈的空氣里傳得很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