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馬聯盟在米國疾風驟雨般的多維度打擊下頑強屹立,雖然遍體鱗傷,但核心架構未被撼動,這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勝利。
然而,這場較量遠未結束,只是從明火執仗的正面沖突,轉入了更復雜、更考驗耐力和智慧的戰略相持階段。
就在葉柔、葉眉和楊三在非洲前線苦苦支撐時,一股更深沉、更龐大的力量,開始在全球棋盤上悄然調動。
這股力量的源頭,并非直接來自臺前的軍墾城或戰士集團,而是源于葉風——這個始終蟄伏在幕后,看似按兵不動的真正棋手。
他一手創建并經營的“未來進步黨”及其緊密盟友網絡,其影響力早已滲透到全球金融、科技、能源和傳媒的毛細血管之中。
葉風深知,與米國這樣的霸權進行純粹的地緣政治對抗是下策,必須從體系內部進行撬動,用米國賴以生存的規則,去反制米國本身。
他沒有親自出面,甚至沒有直接聯系他在非洲的妹妹們。一切指令,都通過未來進步黨高度加密的內部渠道和其核心智囊團“戰略前瞻委員會”發出。
指令的核心只有八個字:“體系內破局,多點施壓。”
米國依靠米元霸權和金融制裁大棒,未來進步黨及其盟友則利用全球資本對利潤的天然追逐和金融市場的復雜聯動性發起反擊。
首先,一批與未來進步黨關系密切、但股權結構極其隱蔽的大型對沖基金和投資機構,開始在國際外匯和債券市場上進行一系列精妙操作。
它們并沒有直接攻擊米元——那無異于以卵擊石——
而是將目標對準了那些在制裁索馬聯盟過程中跳得最歡、對米國政策亦步亦趨的幾家大型跨國銀行和國防承包商。
通過散布經過精心篩選的“負面研究報告”(內容涉及這些企業的潛在合規風險、過度依賴政府合同、技術瓶頸等,半真半假,難以證偽),結合精準的做空交易,這幾家公司的股價在短時間內經歷了劇烈震蕩。
雖然不至于傷筋動骨,但足以讓它們的董事會感到肉痛,并開始內部反思。
為了完全配合政府一項短期內難以看到徹底勝利的海外戰略,而承受不必要的市場風險和股東壓力,是否值得?
同時,與未來進步黨有千絲萬縷聯系的幾家歐洲和亞洲金融機構,開始“悄悄”地、以“人道主義”或“基礎物資貿易”為名,為與索馬聯盟的貿易提供有限的、非米元的結算通道。
這些通道繞開了swift,利用了區域性的清算系統甚至區塊鏈技術,規模不大,卻如同在密不透風的制裁墻上鑿出了幾個細微的透氣孔,讓索馬聯盟得以喘息,維持最關鍵的物資輸入。
索馬聯盟及周邊地區蘊藏著米國某些戰略產業所需的關鍵礦產資源(如鈷、鉭、稀土等)。
未來進步黨影響下的全球主要礦產貿易商之一,“環球資源伙伴公司”,突然宣布因“礦區基礎設施遭遇不可抗力”及“物流路線調整”,暫停向米國某幾家高端制造業巨頭供應特定等級的稀有礦產。
這一舉動立刻在相關產業鏈引發漣漪。
雖然米國可以通過動用戰略儲備或尋找替代來源應對,但短期內的成本上升和生產節奏被打亂是不可避免的。
更微妙的是,這家貿易公司給出的理由冠冕堂皇,讓米國政府很難直接指控其政治動機,只能吃個啞巴虧。
與此同時,未來進步黨盟友控制下的新能源企業,加大了對東非地區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項目的投資和技術支持力度,幫助索馬聯盟降低對傳統能源進口的依賴,增強其經濟韌性。
這些項目被包裝成普通的商業投資和綠色發展合作,讓米國難以用政治理由阻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