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國政府試圖組織力量進行反擊,但內部矛盾激化,軍隊士氣低落,根本無法抵擋索馬聯盟的凌厲攻勢。
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塔國領土納入索馬聯盟的版圖。
索馬聯盟在這片新領土上,迅速建立起臨時管理機構,著手改善當地的基礎設施,提高民生水平,讓塔國百姓切實感受到索馬聯盟帶來的改變。
然而,索馬聯盟的行動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米國等西方國家對索馬聯盟的擴張極為不滿,試圖通過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對索馬聯盟進行制裁。
但同時又顧忌葉風那個圈子,畢竟那也是不好惹的存在。一旦他們開始行動,葉風他們自然也會進行反擊。
而且這個反擊很可能會針對到個人,在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面前,更多的人選擇了前者。
畢竟他們是資本主義國家,一切以自己的利益為主。
而索馬聯盟則抓住這個機會,葉眉利用聯盟豐富的資源和靈活的外交手腕,與一些中立國家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在國際輿論上為索馬聯盟爭取到了一定的支持。
在國內,葉柔積極組織聯盟民眾開展生產建設,進一步鞏固聯盟的經濟基礎。
她鼓勵民眾參與到新占領領土的開發中,為聯盟的發展貢獻力量。
同時,加強軍事建設,提升軍隊的戰斗力,以應對可能來自外部的軍事威脅。
楊三則率領軍隊在新占領的邊境地區布防,防止塔國殘余勢力的反撲。
他深知,雖然目前取得了重大勝利,但戰爭并未真正結束,未來還有許多挑戰等待著索馬聯盟。
在這場風云變幻的局勢中,索馬聯盟憑借著果斷的決策、強大的軍事力量和靈活的外交策略,在東非的土地上書寫著屬于自己的霸業篇章。
而這一切,僅僅是個開始,索馬聯盟將如何應對來自國內外的各種挑戰,繼續鞏固和拓展自己的勢力范圍,成為了整個東非乃至世界關注的焦點。
這場短促而激烈的軍事行動,效果遠超預期。
它不僅摧毀了塔國耗費巨資建立起來的軍事優勢,更像一記重錘,敲碎了塔國當局在民眾心中勉強維持的強大形象。
火光沖天的機場、沉入港口的軍艦、癱瘓的指揮系統……
這些畫面通過隱秘渠道在塔國境內流傳,引發了巨大的心理地震。
塔國首都和一些主要城市開始出現小規模的示威游行,民眾質問政府:
“我們的錢去了哪里?為什么買來的武器如此不堪一擊?”
“我們不要戰爭,我們要面包和工作!”
長期積累的矛盾——貧富分化、腐敗橫行、民生凋敝——在此刻被點燃。
塔國政府試圖強行鎮壓,并指責索馬聯盟是“侵略者”,但信息的壁壘一旦被撕開裂縫,官方的宣傳就顯得蒼白無力。
索馬聯盟高層深知,軍事勝利只是打開了局面,真正的征服在于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