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馬聯盟核心區域,“公民意向征詢”活動正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
這本是葉柔為了給未來的“東非共和國”鋪墊民意基礎而進行的試探性舉措,旨在了解民眾對政體改革的看法。
按照葉柔等人的設想,從“聯盟”過渡到“共和國”,實行總統制或議會制,是走向現代國家的必然一步,也能更好地融入國際社會,為easu的區域化鋪平道路。
然而,征詢剛開始沒多久,一股強大而洶涌的民意浪潮便席卷而來,完全偏離了高層設計的軌道。
在索國首都,那座曾經的海濱王宮前,如今已樹立起一座巨大的葉柔、葉眉姐妹并肩而立的砂巖雕像。
雕像下的基座上,不知被誰用鮮花和彩帶裝飾起來,更有許多民眾自發前來,不是參觀,而是……跪拜。
“女王陛下萬歲!”“愿女神保佑我們!”類似的呼喊聲在征詢點屢見不鮮。
征詢表格上,關于“是否贊同未來國家實行共和制,由選舉產生總統”的選項,在索國和馬賽地區收到了大量的反對票。
許多民眾甚至根本不理解“總統”是什么意思,他們在表格上畫上圓圈(表示贊同現狀),或者直接寫上“我們要葉柔女王!”“葉眉女王是我們的母親!”
在瓦薩鎮,老農夫卡布拿著征詢表,找到識字的聯盟工作人員,焦急地問:
“這上面說不要女王了?為什么?是葉柔女王和葉眉女王不要我們了嗎?”
他緊緊攥著口袋里用剩下的easu貨幣買的太陽能燈鑰匙扣,那是他心中的圣物:
“沒有女王,誰給我們發種子,誰給我們打井?不行,絕對不行!”
小商販阿依莎更是組織了一群市場里的婦女,聯名寫了一封按滿手印的信,托人送往首都:
“我們只承認葉柔女王和葉眉女王的統治。她們是光明,是希望。什么總統?我們不信!”
庫馬村的女孩艾莎在學校里聽老師解釋了“共和”的意思,意味著領導者是選舉出來的,不是世襲的。
她回到家,困惑地問母親:“媽媽,如果女王不是女王了,我們還能上學嗎?村里的診所還會在嗎?”
她的母親,一位經歷了從塔國混亂到聯盟秩序的普通農婦,一把摟住女兒,語氣堅定:
“別瞎想!女王就是女王!沒有她們,我們現在還在喝泥巴水呢!什么選舉,那是城里人搞的把戲!”
這股風潮迅速蔓延,其激烈程度讓高層措手不及。
各地甚至開始出現小規模的集會游行,人們舉著葉柔、葉眉的畫像——有些畫像明顯被賦予了神圣的光環,如同宗教圣像——高呼保留女王制度。
面對這股洶涌的民意,位于首都王宮的聯盟核心層陷入了深深的憂慮和激烈的辯論。
“看到了嗎?這就是民心所向!”
楊三在軍事會議上,難得地沒有直接批評“共和制”,而是帶著一種復雜的語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