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年輕人吃的很開心,已經開始了投食模式。看的出來,葉雨凡因為家境的原因,不怎么會關心人。但是魏玉翠卻是個居家好手。別看才十七歲,打理家務的麻利勁卻不輸于一般的家庭主婦。
吳天明甚至動了私心,想想一直把這兩個孩子留在身邊得了。他也有個伴,自己也能過得舒服一些。
如今葉雨凡的學習進步很大,畢竟冀省的教育要比北疆這邊還是要強一些的。魏玉翠只需領進門,葉雨凡自己就會努力了。
吳天明本來打算明年再讓他考軍校的,結果看這個形式,今年就可以試試了。
基建連的春節這幾年過得方式都一樣,家家戶戶基本都不開火了。食堂那邊豬樣宰了一堆,少不了大家的吃喝。這對于現在的基建連就是小錢,只要不耽誤生產,那就不會缺錢。
已經有人開始從老家往這里叫人了。叫來的人自然不會有兵團戶口,兵團這個時候戶口已經凍結了,許進不許出。
對于這些人,連里商議后也給出了一個工資標準。沒辦法,這時候連里留人很麻煩的,主要是糧食關系,糧食供應是有指標的,每口人定量多少國家都有規定。
別看連里食堂隨便吃,但那只是針對連里花名冊上的人。這些連里人的親戚們是不能進食堂的,他們只能在家里吃。馬全義沒有膽量開這個口子,一旦被捅上去,他就得挨處分。
盡管受到歧視,可是仍然阻擋不住這些人涌來的熱情。那些和連里人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一般情況下,吃幾頓飯還成。若是安排吃住,誰也做不到。
可是這些人堅韌啊!他們學會了打地窩子,一家人住在里面。只要能上班掙錢就行。基建連幾個廠子工資還是很高的,比南方那些血汗工廠一點不低,而且還不壓榨工人,這樣的地方不來才怪。
這事讓馬全義開始頭疼,畢竟是兵團單位,各種紀律都有的。這樣下去他這個連長也就干到頭了。他也曾拒絕過這些人。不讓他們在連里住。但是他們他們離開連隊去山上挖地窩子。不讓工作就整天在廠子邊上轉悠,有零活就搶著干。
連里畢竟還是缺人的,而且缺的厲害。馬全義不允許,幾個廠長卻開始私自留人。其中就包括他自己的女兒馬蓉。
萬般無奈之下,馬全義只好跟劉慶華匯報了這個情況。劉慶華對這樣的事情也是懵逼,他根本沒有遇到過。只好又請示師里。師里也拿不出一個具體的意見,事情只能這樣拖了下來。
已經大年初六了,地膜廠和鋼鐵廠的貨還是一斤都沒有賣出去。可是楊革勇組織的貨源還在源源不斷的拉進來,而且越來越多。這事也把馬全義的頭發都給愁白了。
就在這樣的日子里,連里來了幾個特殊的客人,而且還是熟人。自然是吳天明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