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四名端著步槍的守衛站在門口,對著前來的人群大聲吆喝,而這些人群也非常配合。
腳上泥少的,一邊刮一邊洗,腳上泥多的,干脆從將自己的鞋脫下來放進儲物空間里,光著腳就往進走。
所有人渾身都寫滿了激動,就和地球上超市剛開業五折促銷酬賓前那般,眨眼間就擠滿了入口處。
掏出刻錄著自己身份的木牌,在被守衛驗明放進去后,順著這條通道,進去的人越來越多。
但出奇是,這么多人進入山包內,卻聽不到任何一點喧鬧的聲音,就和被閉麥了一般。
讓他們沉默的,并不是規矩,也不是威脅,而是順著幽深的通道往里走,處于山包之中的
船!
每一個進到這里,看到船的人,都像是著魔了一般,麻木的走到空地處,靜靜的坐下。
在他們的眼睛中,這一刻,只有這艘船!
這是接下來的時間,他們要乘坐著前往希望彼岸的船,也是他們在這廢土海洋上活下去的唯一臂助。
這是所有人資源積累才置換來的大家伙,也是他們無數個夜晚心心念念的好寶貝。
而此時,要是蘇摩能來到這處地方,也定然會驚呼一聲!
“苔原避難所,牛逼!”
二十天前,在蘇嬋的視頻里,能明顯的看到,苔原避難所在經歷了和應天龍的分割后,實力衰減的可怕。
不僅房屋僅剩二十間出頭,就連人口也銳減了一半之多,僅剩不到三百人。
這樣的頹勢下,就算苔原避難所是官方避難所,也注定了會慢慢走向沒落。
在海洋災難之下,沒有奇跡的發生,也就只能和其他小型避難所一樣,要么選擇掛靠大型避難所,要么就分分家當,大家散伙各奔東西!
但現在,情況變了!
僅僅過了小半個月,不僅是村子的房間多了四五十間,就連人口也增長到了一個恐怖的數字
七百八十人!
雖然這些人中戰斗力較低的婦孺占了多數,但按照規模,苔原避難所絕對算得上是中大型避難所!
并且,在山包中放置的這艘船,也充分證明了他們的實力。
和希望號不同,苔原避難所用來遷徙的船,是一艘木質帆船。
當然,并不是苔原的人不想用鋼鐵來造船,也不是他們沒有相關的技術,而是材料和制造速度!
沒有熔爐24小時無休止工作提供的鋼板,沒有模塊化船廠的簡化建造流程,沒有械工不眠不休的超強工作效率。
根本達不成“希望號”這樣的奇跡。
所以,在一開始,基本上99%的避難所,都將自己的目標定位在了木質帆船。
回看歷史,華夏的造船業只有到了近代才開始落后于世界。
在古代,華夏造船工業始終是領先于世界的。
且不說鄭和下西洋時龐大的戰艦群,就是隋煬帝時期,在大運河上徜徉的“大龍舟”,上下已經達到四層,共有一百六十個房間。
這樣龐大的船只,即使放到現在,有些國家也未必能夠制造出來。
在有著先人遺傳下來的經驗后,這一生存競賽,各國的優劣勢便明顯的發揮了出來。
按照人數劃分,300人以下都會被稱為小型避難所。
300-500,則是會被稱為準中型避難所。
500-700,中型,700往上,便是大型避難所。
天災之下,第一輪船只制造競賽中,在距離災難只剩三天的這個時間點,戰況非常明確。
那些沒有資源積累的小型避難所,將會構成整個競賽等級中的最底層。
這種避難所,沒有實力足夠的領頭羊來形成凝聚力,構成避難所的村民,也不愿意相信管理層,繳納物資形成村子的集體物資庫。
自然而然的,所有村民也只能格式化自己避難所核心,形成木筏進行遷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