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賢王道:“單于,我愿領兵南下,把羌地的羌人、秦人全殺光!”
右都骨侯道:“秦軍憑借長城關隘守在關中,現在他們出關了,對我們是好機會。”
冒頓阻止道:“不,秦軍戰力強,我軍占不到便宜。如果跟秦軍硬拼,兩敗俱傷,得不償失,今年先不作戰,明年再做計較。”
右大當戶再把繳獲的鋼刀獻上。
冒頓仔細檢查鋼刀,贊同這是好刀,秦軍騎兵都配備這種刀,怪不得匈奴兵敵不過。
冒頓沒有責怪右大當戶,讓工匠好好研究,爭取把這種刀鑄造出來。
————————
關中,白渠干渠建設地。
這里原本有四萬余楚兵,后來加入了齊兵、趙兵,俘虜人數接近八萬。
楚兵和齊兵、趙兵分開,各不相干。
三國的俘虜,大部分能安安分分。
時間已進入了九月中旬,楚兵來關中勞作已有數月,對秦國的敵視之心仍然比較重。
這天,是休息日。
俘虜、訓導部、水工等全體人員休息一天。
天空刮著西北風,關中大地開始寒冷起來。
訓導部吏員們,每個人都有單獨的小木屋居住。
吏員郭翀邀請楚兵中的孫桐前來吃火鍋。
雙方是俘虜和管理者之間的關系,居然被郭大人單獨邀請,孫桐受寵若驚。
小木屋內,熱氣彌漫。
桌面上,放著許多小盤子,分別有牦牛肉、狗肉、羊肉、魚肉等等。
郭翀說,牦牛是上頭分給每個小吏的,其余的肉是自掏腰包買的。
對于孫桐來說,這就是山珍海味。
平常吃飯,每隔五天有肉吃,那一般是豬肉、羊肉或雞肉,每個人的分量也不多。
孫桐就算以前在楚國家里時,也只有偶爾宰殺家禽吃才能有肉吃。
郭翀居然花錢買肉請自己吃飯,孫桐很意外,又有些感激。
羌國進貢三千頭牦牛,有五十頭留給宮里,一百頭分給咸陽的官員們,五百頭分給白渠建設者,包括訓導部和水工們,另有一千五百頭分給軍中,剩余的分給各郡縣。
在今天早上,宰殺了十頭牦牛。
好鋼要用在刀刃上,除了官吏們集體進食外,還特別留出一部分,給訓導部拉攏俘虜之用。
郭翀主動夾菜到鍋里,又頻頻給郭翀夾菜,兩人都吃得津津有味。
孫桐高興之處在于,難得吃到好菜;郭翀高興之處在于,總算有楚兵對他有好感,工作有了小進展。
“這牦牛肉好吃!”孫桐屁顛屁顛的。
郭翀道:“朝廷分給每個小吏的牦牛肉,就這么一點點,就只夠兩個人吃,我把你當兄弟,有好吃的要跟兄弟一起享受。”
孫桐心里暖洋洋的,他不客氣了,連續吃下多塊牛肉。
郭翀又道:“孫兄弟,你在家里的時候,鄉衙的人,真的把秦國說得很壞很壞?”
孫桐道:“郭大人,鄉衙的人時常說,暴秦侵犯楚國,讓楚國被滅,許多楚國男人被迫上戰場,被秦軍殺死。家里那些小吏說,秦國是楚國仇人,秦人都是壞人。”
郭翀又再吃下一塊牦牛肉,說道:“那是騙人的,秦國朝廷對秦人很好,皇帝陛下說了,諸夏之夏人,皆是兄弟,會一視同仁。只是不幸出了二世皇帝這個昏君,又有奸臣趙高,導致賦稅沉重,百姓日子苦啊!那些原本六國貴族、王室,趁機造反,導致戰禍不斷。”
在數年前,子嬰就公開說嬴胡亥是昏君,并且允許每個人都這樣說。
孫桐道:“郭大人,我家里鄉衙的人說,天下七國,本相安無事,是暴秦想要吞并天下,侵犯楚國,才讓楚國和百姓沒好日子過。”
郭翀問道:“孫兄弟,你也曾恨過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