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氏還給倉耀祖掃了幾個盲,讓倉耀祖大為驚奇。比如董卓自比尚父,其實就是自比呂尚,也就是皇帝的父親的意思。
呂尚是姜姓,呂氏,名尚,字子牙。倉耀祖說呂尚就是姜尚姜子牙姜太公,趙氏則說這都是不對的,自古以來,男子稱氏不稱姓。
所以可以叫他呂尚,也可以叫呂子牙,呂太公,但不能稱姓,否則的話就是一種冒犯了,因為只有出身低賤,沒有氏的人才稱姓。
同理呂不韋是呂尚的23世孫,他也是姜姓,就沒有人叫他姜不韋,這個時候姓的作用正在弱化,漸漸被氏所取代。
漢高祖劉邦為劉累之后,因此他是祁姓,劉氏,名邦,字季,通常被稱作劉邦或劉季。
漢高祖的生死大敵楚霸王項羽,也是羋姓,項氏,名籍,字羽,通常被稱作項羽。
還有屈原,他是羋姓,屈氏,名平,字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楚王室則是羋姓熊氏,很有名的那個秦宣太后羋月就是楚國的公主,女子稱姓不稱氏,所以她叫羋月而不叫熊月。羋月收養的弟弟白起也是羋姓,白氏,名起。
曾有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里的三戶指的就是羋姓的三個氏族,分別是羋姓昭氏,羋姓屈氏和羋姓景氏。
楚亡以后,為了躲避秦國的大肆追捕,為了能夠生存下去,昭氏、屈氏和景氏大多換了姓氏。而羋姓項氏據說就是羋姓景氏的一支。項羽死后,劉漢當權,項氏又改回了景氏,以避其鋒芒。
好吧,小小一個姓氏名字,古人搞得還挺復雜,倉耀祖是真心佩服。
剛穿越過來的時候,倉耀祖和于吉他們說有人在網上叫他叔,被于吉他們誤認為倉耀祖名舒,后來倉耀祖也就默認下來了,倉舒倉耀祖,也還不錯。
要知道,在這個時代,沒個單名還真不行,漢朝是以單名為貴的,只有那些普通老百姓和女子才會起個雙名,比如黃月英,比如裴元紹。
所以為了不那么特立獨行,倉耀祖也需要一個單名。
好在有漢以來,郡縣制代替分封制,有封地的貴族越來越少了,貴族和平民之間的分野逐漸模糊,姓氏合流加快。
這時候的漢朝,以氏為姓變得非常普遍,姓和氏開始統稱為姓,氏漸漸消亡,這也給倉耀祖省了不少麻煩。
三國時期,三個字的名將還有一些,比如淳于瓊、武安國、太史慈、諸葛亮、司馬懿。這些其實都是復姓,他們的名還是單名,比如司馬懿,復姓司馬,名懿,字仲達。那么諸葛亮是復姓諸葛嗎?
對,也不對。諸葛亮的先祖是大將軍葛嬰,為秦末農民起義軍領袖之一,傳說葛嬰有勇有謀、用兵如神,是陳勝手下數一數二的將領,曾在攻取陳、蘄二縣中立下汗馬功勞。
當年陳勝還未稱張楚王時,葛嬰率部隊南征九江,在那里遇見了楚國的后裔襄疆,葛嬰為求得正統,便擁襄疆為楚王。但隨后便傳來陳勝稱王,并冊封他為征南將軍的消息。
葛嬰因一臣不能事二主,就把襄疆殺了,隨即返回陳縣拜見陳勝,并匯報了這件事情。
擁立這種事情是可以隨便參與的嗎?不得不說葛嬰的情商不高,即使他用兵如神。陳勝也因此懷恨在心,不久就找了一個借口把葛嬰給斬殺了。
漢文帝時,文帝為追錄葛嬰反抗暴秦的功勞,賜封葛嬰的孫子為諸縣侯,并世居于此。葛氏為感念文帝功德,遂將“葛”姓與地名諸縣合并,改姓為“諸葛”。